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孩子需要“无为而治”

(2009-06-25 14:13:19)
标签:

无为而治

孩子

道德经

顺其自然

成长

育儿

分类: 育儿个人谈

   “无为而治”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说实话俺没读过。但是最近不知怎的,无为而治这四个字经常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电视里也经常听到,身边的老公也经常跟我叨叨。尤其是我在大声呵斥儿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时候,耳边就传来了“无为而治”这四个字。

    听的多了,也就开始细细品位起这几个字来。网上查阅了一番。这“无为而治”出自于老子,老子是道家的思想者,他提出了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也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正常存在,健康发展。那么老子提出的这无为而治,用在我们教育孩子身上似乎也真有一定的道理。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有他一定的自然规律,就是老子所说的“道”。虽然几乎每一位父母都大概了解其过程,但当真正面对一个孩子的时候,却往往无法理解,无法忍受。从而横加干涉,大加阻拦。谁都知道孩子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对所有事物都摸一摸,碰一碰。很多父母却保护过当,在孩子的探索萌芽期,防止孩子动这个,不让孩子摸那个,怕弄脏衣服,怕摔疼身体,怕弄坏玩具,怕养成孩子不爱干净的习性。因为怕孩子不能规避危险,而杜绝孩子亲近所谓的危险物体或者禁止孩子的所有看似危险的行为。其实这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反而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能让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有更好的了解。而孩子正是在不断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中逐渐茁壮成长的。

    看了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才知道孩子有这么多敏感期的阶段,这是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虽然有的孩子明显些,有的不太显现。有的孩子敏感期来的早些,有的晚些,有的早期被遏制了,晚些还会补回来。但似乎每一个孩子真的都会经历这些敏感期。这一个个接踵而至的敏感期,有些让父母欣喜若狂,比如孩子的音乐敏感期,认知敏感期,数学学习敏感期。有些却让我们头痛不已,比如孩子的执拗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咒语敏感期。我们父母能做的,不正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吗??既然是该来的,那我就顺其自然,让孩子顺利开心的度过,不横加阻拦。不能因为孩子现在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就断定这是个自私的孩子。不能因为孩子现在的叛逆行为,就断定他以后是个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孩子。

    在孩子的学习认知世界的能力上面,我也曾经头疼烦恼过。但现在我发现当我放弃教儿子认识动物、形状、颜色的时候,他竟然在不知不觉中都认识了。儿子每天自己玩他的玩具时,会把一些形状颜色相同的玩具自行归类摆放有序,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就学会认知了很多东西。以前把书放在他面前强迫他去一个一个认的时候,他总是到处乱跑,或者把书乱翻一气。可现在他会主动跑过来要我教他认识这些,还经常拉着妈妈给他读书。虽然他现在还不太能真正理解那些绘本的故事内容,可他会很认真,会乖乖的坐在妈妈旁边,皱着小眉头听妈妈念,伤心处会表现的很难过,高兴处也会变得笑逐颜开。这一切都是我无意中“无为而治”的结果。

    当然,道家也说了。无为而治的“无为”,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以有为为之。但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所以这种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所以,对孩子,也许“无为而治”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一切都应顺从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针对孩子不同敏感期出现的不同行为进行正确的“配合”,对孩子进行有益的疏导沟通,才能让孩子更健康快乐的成长。当然,我们父母应怎样“无为”,又怎样“治”,这是需要每个父母在和孩子的不断沟通过程中,自我领悟,自我参透的。这可是大智慧噢~~对孩子需要“无为而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