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文章在脑子里构思了很久,起初只是一个一闪而过的念头,但看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用一次次的事实打击我脆弱的神经和心理后,我发现我必须要这样想,将来也必须要这样做了。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成才,不管什么样的“柴”,都希望能在他小的时候就慢慢培养出一个“好柴”的基本特质出来。科学的育儿理念都说孩子最重要的是0-3岁的阶段,所以现在才有那么多的父母进行早教。不仅是对孩子的智力的早期开发,更是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语言发育等各方面的一个初期培养的阶段。看了那么多育儿方面的书籍,也听了很多父母颇有成效的实际案例,看到别人的孩子在2、3岁的时候能背许多儿歌诗词,甚至能读书识字,我想段亦舟应该也可以。拔苗助长是不对,但帮助他较早的学习更多东西也是必要肯定的。
一旦有了这个思想,我似乎就开始被自己困扰了起来,不知道这算不算典型的杞人忧天。眼看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那聪明活泼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脑子活络的娃娃。虽然现在他的聪明暂时还没有往“正道”上用,但我相信这智力肯定不会是个学习吃力的孩子。可就在我自信满满的时候,却发现儿子的语言学习能力确实比周围的孩子稍弱一些,虽然也有大量实际案例表明,这并不能算是个问题,因为每个孩子的特质不一样,女孩较男孩发育要早些,男孩也有很多2岁之后才开始学习说话的,吐字不清的要到3岁以后才慢慢好转起来。但我不得不承认,就现在看来语言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的理解力和沟通能力,也许是男孩子的天性,也许是儿子脾气过分倔犟的原因,管教儿子有的时候让我头痛无比。再加上儿子的语言掌握能力有限,他无法表达他的意图,跟他说教也无济于事,常常会无法理解他的意思而违反他的意愿。
就算儿子语言学习能力不强,我也会教他认一些颜色、形状之类的开发智力的图片,可看起来他对这些东西并不十分感兴趣,对于大人一遍遍教导,他更是有点烦躁抵触。让他自己玩一些开发智力的东西吧,起初他还玩的很好,可发现不能完成时,有时就会把玩具甩的到处都是,或者干脆不去完成了。似乎看起来现在这孩子缺乏一些认真,执著的劲头,又或许是他对这些静态的东西并不感兴趣吧。当然在他有抵触情绪的时候,我一般都会放弃,本来对于一个2岁多的孩子,学习是在自主自愿的游戏中进行的,如果执意对他说教,肯定是最无效的方式。
看着儿子认一两个动物便跑开去玩他自己的小汽车时,我对老公说,如果你儿子将来就是不喜欢念书该怎么办??如果你儿子将来不能像我们期望他的那样优秀,我们该怎么办??当然现在说这些话还为时过早,但我真的有点怕怕。我怕说明我确实对他有这样的期望,可我也知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都说要顺其自然,顺着孩子自己的性格特质去发展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也知道世界上的人不只一种,不可能有完全相同思维方式的两个人。可当你真的要去面对的时候,也许那种矛盾和无奈,只有父母自己才体会的到。老公说,我从心底里还是希望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人,虽然成功有很多方式,360行,行行出状元。但我更希望他是一个儒雅的有学识的文化人,希望他将来的生存方式是凭借强大的专业知识文化做为后盾,而非其他。可是,这只是我们的期望,段亦舟,他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会凭借什么在社会上生存立足,这些都是我们不得而知,也无法控制和想象的。
说到这些,老公还开起了玩笑。说你看咱们上学的时候,那些学习好的男生都长的不帅,或者都是很死板的男生。他们只是智力高,但都不聪明。什么是聪明呢,像“家有儿女”里的刘星那样的,可是刘星就是个学习不好,又非常调皮捣蛋的孩子。不过想来想去,如果段亦舟以后像刘星那样,我还是乐意接受的。至少放在电视上看来,这是个招人喜欢,至少我很喜欢的这种性格的男孩子。突然想到了宋丹丹的自传里写到,她的儿子刚入学之后就被老师称之为“害群之马”,这对妈妈来说是多大的侮辱和伤害,好在她的儿子是个心地善良,对人宽容的孩子,虽然成绩不好,却还自得其乐。一个人都有很多面,不可能每个面都很完美,但总有完美的一面。虽然我很喜欢优秀的男孩子,但是如果我的儿子将来只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我也必须要看到他身上的优点,我要允许他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不能品学兼优,即使他不够优秀完美,我也要永远站在他身后支持着他,做他最大的后盾力量。
孩子是单独完整的一个个体,只是暂时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做为妈妈,我要尽量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他,更不能强迫他按照我的意愿来成长,我应该让他自由茁壮健康的成长,只要他觉得快乐满足,我还能有什么要求呢。我要以此文时刻警醒自己,做一个宽容体谅爱护他的妈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