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连木(百度百科资料)

(2013-12-06 12:16:28)
分类: 乡土树种
黄连木别名楷木楷树黄楝树药树、药木、黄华、石连、黄木连、木蓼树、鸡冠木、洋杨、烂心木、黄连茶等,为漆树科落叶木本油料及用材树种,冬芽红色。各部分都有特殊气味。其树冠开阔,叶繁茂而秀丽,入秋变鲜红色或橙红色,又是“四旁”绿化树种。产地如安徽、浙江、四川、江苏长美花卉基地等。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小叶10~14枚,卵状披针形,长5~8cm,宽约2cm。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期3~4月果实9~10月成熟,铜绿色为实种。红色为空粒种。

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2米,树冠近圆球形;树皮暗褐色,呈鳞片状剥落,幼枝灰棕色,具细小皮孔,疏生微柔毛或近无毛。通常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10~14,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9cm,先端渐尖,基部偏斜,全缘。花单性异株,先花后叶,圆锥花序腋生,雄花序排列紧密,长6-7厘米,淡绿色;雌花序排列疏松,长15-20厘米,紫红色。雄花:花被片2-4,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大小不等,长1-1.5毫米,边缘具睫毛;雄蕊3-5,花丝极短,长不到0.5毫米,花药长圆形,大,长约2毫米;雌蕊缺。雌花:花被片7-9,大小不等,长0.7-1.5毫米,宽0.5-0.7毫米,外面两片远较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外面被柔毛,边缘具睫毛,里面5片卵形或长圆形,外面无毛,边缘具睫毛;不育雄蕊缺;子房球形,无毛,直径约0.5毫米,花柱极短,柱头3,厚,肉质,红色。核果倒卵状球形,略压扁,径约5毫米,初为黄白色,后变红色至蓝紫色,若红而不紫多为空粒。花期3~4月,先叶开放;果9~11月成熟。[3]
落叶乔木,高达20余米;树干扭曲.树皮暗褐色,呈鳞片状剥落,幼枝灰棕色,具细小皮孔,疏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5-6对,叶轴具条纹,被微柔毛,叶柄上面平,被微柔毛;小叶对生或近对生,纸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沿中脉和侧脉被卷曲微柔毛或近无毛,侧脉和细脉两面突起;小叶柄长1-2毫米。花单性异株,先花后叶,圆锥花序腋生,雄花序排列紧密,长6-7厘米,雌花序排列疏松,长15-20厘米,均被微柔毛;花小,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苞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内凹,长约1.5-2毫米,外面被微柔毛,边缘具睫毛;雄花:花被片2-4,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大小不等,长1-1.5毫米,边缘具睫毛;雄蕊3-5,花丝极短,长不到0.5毫米,花药长圆形,大,长约2毫米;雌蕊缺;雌花:花被片7-9,大小不等,长0.7-1.5毫米,宽0.5-0.7毫米,外面2-4片远较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外面被柔毛,边缘具睫毛,里面5片卵形或长圆形,外面无毛,边缘具睫毛;不育雄蕊缺;子房球形,无毛,径约0.5毫米,花柱极短,柱头3,厚,肉质,红色。核果倒卵状球形,略压扁,径约5毫米,成熟时紫红色,干后具纵向细条纹,先端细尖。[4]

3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黄连木原产我国,分布很广,北自河北、山东,南至广东、广西,东到台湾,西南至四川、云南,都有野生和栽培,其中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最多。[2]
北自黄河流域,南至两广及西南各省均有;常散生于低山丘陵及平原,其中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最多。菲律宾亦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北京。

4生长习性

喜光,幼时稍耐荫;喜温暖,畏严寒;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中性和微碱性的沙质、粘质土均能适应,而以在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石灰岩山地生长最好。深根性,主根发达,抗风力强;萌芽力强。生长较慢,寿命可长达300年以上。对二氧化硫、氯化氢和煤烟的抗性较强。

5园林用途

在园林绿化中,可以其他树种混植成为风景林,常用于公园绿化,道路两旁。黄连木寿命长达几百年,是城市及风景区的优良绿化树种。树冠浑圆,枝叶繁茂而秀丽,早春嫩叶红色,入秋叶又变成深红或橙黄色,红色的雌花序也极美观。宜作庭荫树、行道树及山林风景树,也常作“四旁”绿化及低山区造林树种。在园林中植于草坪、坡地、山谷或于山石、亭阁之旁配植无不相宜。若要构成大片秋色红叶林,可与槭类、枫香等混植,效果更好。据《云南名树古木》记载,兰坪县石登乡仁甸河村一棵黄连木高23m,胸径320cm,树龄高达1500年,被当地群众视为“神树”、“龙树”。另外,黄连木材质优良耐腐性强,是名贵的雕刻、装饰及家具用材。

6常见病害

黄连木病害少、虫害多,苗期病害主要是立枯病、虫害主要有黄连木尺蛾、黄连木种子小蜂。

立枯病

(1)严格选择苗圃地。前作为蔬菜、薯类、瓜类及土壤粘重和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选做苗圃地。
(2)施用有机肥料时必须经过充分腐熟,特别是厩肥。
(3)种子处理和土壤消毒。播种前用1%新洁尔溶液或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30分钟。并且每亩施15-20公斤硫酸亚铁、3公斤呋喃丹进行土壤消毒。
(4)幼苗出土后,可用70%的敌克松8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用药2-3次。

天敌

黄连木尺蛾食性很杂,幼虫对黄连木、刺槐等为害十分严重,大发生时,一棵大树的叶片几天内就可被吃光。黄连木尺蛾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下3-4厘米土中、石块下或杂草丛中越冬。来年6月上旬至8月下旬陆续羽化为成虫,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羽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达孵化盛期,7-8月危害最凶。8月上旬至10月下旬幼虫陆续老熟,坠地化蛹越冬。成虫产卵于书皮缝内、石块上。初孵幼虫一般分散在叶尖取食叶肉,将叶吃光成网状,2龄幼虫则开始在叶缘危害,3龄以后食尽全叶。幼虫共6龄,幼虫期40天左右。防治方法:在成虫发生期,早晨或雨后进行人工捕杀;幼虫3龄以前,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倍或10%灭百可800液,效果良好。还可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虫害(如用赤眼蜂防治黄连木尺蛾幼虫、在林内养鸡防治黄连木尺蛾幼虫等)。

种子小蜂

成虫 雌虫体长 3—4.5 mm,头、并胸腹节及后腹部第一节黑色,后腹部两侧有黑斑,其余红褐色。足、触角柄节及梗节暗黄色,棒节色较浅;翅脉黄色;足关节、胶节末端及附节黄色,附节末端、爪及整基部褐色,垫端部黄色。

处理办法

每公顷用量 7.5-15 kg,放烟 2-3次,间隔5—7天;也可用敌敌畏原液或稀释 5倍的杀虫灵超低容量喷雾,每公顷用药 1.5—2.3 kg,或用80%敌敌畏乳油 1500倍液或 20%灭扫利乳油 4D00-5000倍液常规喷雾。在黄连木种子小蜂产卵末期至幼虫蛀胚前,可用 50%久效磷乳油 100倍液喷撒黄连木果稳。

7综合价值

含油率高

黄连木种子含油率为35%~42.46%,出油率为22%~30%;果壳含油率3.28%,种仁含油率56.5%。油料含碘值95.8,皂化值192 酸值4,脂肪酸(肉豆蔻酸微量、棕榈酸23.35%、硬脂酸1.7%、十六碳酸1.9%、油酸41.6%、亚油酸1.55%)。
黄连木油脂肪酸碳链长度集中在(C16~C18)之间,由黄连木油脂生产的生物柴油的碳链长度集中在(C17~C20)之间,与普通柴油主要成分的碳链长度(C15~C19)极为接近,因此,黄连木油脂非常适合用来生产生物柴油。
种子油可作食用油、润滑油,或制肥皂。鲜叶和枝可提取芳香油。

用途广泛

黄连木叶芽、树皮、叶,均可入药,其性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去暑止渴的功效,主治痢疾、暑热口渴、舌烂口糜、咽。喉肿痛、湿疮、漆疮等疾病。其木材为鲜黄色,可提黄色染料,坚固致密,是雕刻、装修的优质材料;树皮、叶、果,分别含鞣质4.2%、10.8%、5.4%,可提制栲胶;果和叶还可制作黑色染料。根、枝、皮可制成生物农药;嫩叶有香味,可制成茶叶。嫩叶、嫩芽和雄花序是上等绿色蔬菜,清香、脆嫩,鲜美可口,炒、煎、蒸、炸、腌、凉拌、作汤均可。观赏价值高
春季,嫩叶呈红色,树冠开阔,枝繁叶茂。秋季,红叶满树,全身香气四溢,是点缀庭院、山头、亭旁、游道分岔处、草坪 中心的好树种,也是游道两旁对植、营造片林背景的首选树种。湘西州现有的几千株黄连木古树,大多数长在房前屋后,十分美观。

8繁殖方法

嫁接繁殖

1,接穗的采集及处理
品种选择 选择本地丰产、大小年不明显、种子品质优良的母株,选取树冠外围中上部健壮充实、芽饱满的发枝或结果母枝作穗条,也可选用徒长枝上芽较饱满的枝段。选择工作应提前2a对周边雌株优树进行调查、登记。
接穗采集 接穗采集时间应在2月底、3月初进行,采用高枝剪采集。接穗选取1a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损伤、粗度015~115cm、木质化程度好的树冠外围枝条。
接穗贮藏 采集后的枝条按10~15cm长截段,每个接穗保留3个芽以上,然后进行封蜡处理。封蜡时要注意控制蜡温,保持在80~95℃。操作时动作要迅速,防止烫伤芽体。蜡封后按接穗粗细每50根打1捆,数量少时可直接放入冰箱冷藏室储藏,数量大时可采用地窖储藏。
2,砧木的选择及处理
砧木的选择 在林分内选择多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雄株或树形差、丛状生、结实量低的母树作砧木。
截干或重回缩修剪 嫁接前对树形差需换头的黄连木树要进行截干处理,保留树桩高80 ~120cm;对树形较好的黄连木树要进行重回缩,回缩至主干仅保留40~60cm长的骨干枝3~4个为宜。对丛生株只保留3~4个干形好的做砧木,其余全部伐除。砧木粗度以4 ~12cm为宜。
削平砧木 需嫁接的主干或骨干枝用手锯或修枝剪锯平,较大主干也可以用油锯锯平,保持锯口平整,不能撕裂和损伤树皮。必要时可用刀削平。树干上的侧枝或萌条要全部除掉。
3,嫁接时间
采用春季嫁接,每年3 月底- 4 月初进行。此时,黄连木树体萌动,树液开始流动,皮层易剥离有利于操作。同时黄连木雄株正在开花,雌株尚未开花展叶,有利于砧木的选择。
4,嫁接工具及材料
嫁接工具为手锯、修枝剪、劈接刀。
嫁接材料为塑料薄膜、包装绳。塑料薄膜可按砧木大小裁成15~30cm的方形。
5,嫁接过程
接穗削制 把接穗削成长3 ~4cm的长削面,厚度0.3~0.5cm。下端削尖,形成一个楔形,削面应选择在芽的背面,要求平滑,不起毛,不松皮。接穗上部留2~3个芽,接穗一般长8~12cm1。
插入接穗 在砧木口上选一光滑而平整的部位,先用嫁接刀将锯口处修平滑,划一个比接穗削面稍短的纵切口,深达木质部即可。在纵刻一刀时,注意以切断皮层为度,不可重伤木质部。将树皮用刀向切口两边轻轻挑起,把接穗对准皮层切口中间,长削面面向木质部,使接穗外部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对齐,慢慢插入。注意不要把接的切口全部插入,应留011~012cm的削面露在外面,这样可露在外面的削口愈合组织与砧木横间的愈合组织对接,有利于成活。视砧木粗细需要,可插1~2个接穗。
包扎 接穗插入后,用塑料薄膜进行包裹,包裹时只将接穗从接口处向上2~3cm处与砧木包扎严密,接穗上部无需套袋,包扎时注意在接口处留一小密封空间,以利于伤口组织愈合。用包装绳将塑料薄膜环绕砧木一周扎紧,密封。
掌握技术要点 黄连木小树树皮较薄,嫁接时接穗与砧木之间的形成层难以对准,因而对成活影响较大。在嫁接过程中,要掌握技术要点,操作方法得当,才能保证嫁接成活率。
控制嫁接时间 黄连木树皮内含单宁物质较多,切口易形成单宁氧化物,妨碍接口愈合。在嫁接中,削平砧木、接穗削制、插入等嫁接过程总时间必须控制在1min以内,越快成活率越高。
6,嫁接后的管理
检查成活 嫁接后15~30d接穗可抽生新梢, 15d后如发现接穗皮层皱缩、开始干枯,说明嫁接失败,要及时重新补接。补接时可将原砧木向下剪去一段,再进行嫁接。对于未萌动但未失水的接穗予以保留,通过2a实验,所有接穗直到10月份才开始发芽、成活。
抹芽 黄连木隐芽寿命长,剪截砧木后刺激隐芽大量萌发,抽生丛枝,其长势远强于成活接穗抽生的新梢。这些砧木萌条与新梢争肥争光,要及早抹除。否则,会消耗过多养分并扰乱树形,严重者可使已嫁接成活的新梢死亡。对于大树可在嫁接初期每株保留1~2个萌条以提供营养,待接穗成活生长旺盛后再除去。黄连木萌发力特强,因此要做到随时及时。
设支撑 当新梢长到15cm以上时,在砧木或地面上绑一根长50~100cm的竹竿或木棍作为支架,使其一端伸向新梢,用绳子打成活扣将新梢绑到支架上,以防风折。
松绑 黄连木嫁接后伤口愈合较慢,加之萌发力强,因此松绑不宜过早,既可以抑制接穗附近萌条的产生又可以保护接穗不被松动。到8月份萌芽力减弱后,再将罩在砧木外部的塑料薄膜和捆扎接穗的细绳去除,使接穗“松绑”。以防薄膜和细绳嵌入皮层,影响生长。
夏季整形修剪 当新梢长至40cm以上时可根据树形进行夏季整形修剪。对新梢枝条不均匀分布的,要人工拉绳绑棍调节。对新梢直立生长过旺的,采用摘心、扭梢、拿枝等措施使其转为斜向、水平状态,以培养各级骨干枝及结果枝组,为换头树早成形、早结果打下基础。
病虫害防治 嫁接后的黄连木病虫害防治,重点是防治缀叶螟、尺蠖等食叶害虫危害。接穗抽出的新梢危害最为严重,有时一夜可将新梢全部吃光。因此必须加强观测力度,及时防治,可在5月底- 6月下旬每隔10d用敌敌畏+氧化乐果30%乳液800倍液喷施树体,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播种繁殖

1,采种
黄连木3至4月开花,9 至10月果熟。当果实从红色变为铜锈色时及时采果,否则10天后自行脱落,铜绿色果实是成熟饱满的种子,红色、淡红色果多为空粒。采种选择20~40年生长健壮的母树上采集,当果实由红色变为铜锈色时即成熟,熟后10天左右可收获。及时将采收到的果实放入40℃至50℃的草木灰温水中浸泡2至3天,搓烂果肉后,除去蜡质,然后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阴干后贮藏。
2,种子处理
将采收的种子浸入40℃~50℃的草木灰温水中浸泡2~3 天,或用5%的石灰水浸泡2~3天, 搓烂果肉,除去种皮蜡质,捞出沉在水干后储藏。秋季育苗,随采随播,种子不进行处理,于晚秋土壤封冻前播下。
3,层积贮藏
第二年春季育苗,当年冬季种子需要贮藏。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挖深、宽各一米的坑,将种子与湿沙按1:3的比例混合均匀,倒入坑中,距地面15厘米处填入河沙,做成土堆,在坑内竖一通气草把。来年2~3月,取出育苗。
4,圃地选择
黄连木喜光,圃地应选排水良好,土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每亩施入2000公斤基肥。
5,播种育苗
春播一般在2月下到3月中旬。采用开沟条播,行距20~30cm,播幅为5~6cm,播种深3cm,播前灌足底水,将种子均匀撤入沟内,播种量为每亩10kg左右,播后覆土2~3cm,轻轻压实后覆草,保持湿润。出苗时分次揭去覆草,1个月后苗可出齐,发芽率50%~60%。
6,苗期管理
种子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为提高成活率,要及早间苗,第一次间苗在苗高3~4cm时进行,去弱留强,以后根据幼苗生长发育间苗1~2次。幼苗生长期间,每隔10~20天除草松土1次,多在灌溉后或雨后进行,行内松土厚度要浅于覆土厚度,行间松土可适当加深。苗高10cm 时即可定苗,苗距5~10cm。后期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追肥灌水2次,幼苗生长期以氮肥、磷肥为主,速生期以氮肥、磷肥、钾肥混合,苗木硬化期钾肥为主,停施氮肥。一般一年生苗高60~80厘米,每亩产苗2~2.5万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