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摄影基础常识
 (2010-03-05 23:40:59)
	
			
					(2010-03-05 23:40:59)		| 标签: 杂谈 | 
http://www.digifoto.cn/upimg/userup/200801/2600530bB5.jpg
微距摄影是摄影活动中比较大的一类,绝大多数从事摄影活动的人士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微距摄影。微距摄影是普通摄影的延伸,它的工作机理与普通摄影是一样的,都要遵守光学的基本规律。
在摄影中,涉及到一个放大率的概念,这个概念与影象的复制比率有关。复制比率是被摄体实际大小与影像大小之间的数字关系,通常用冒号两边的数字来表示:[影像大小] : [被摄体实际大小]
通常将左边或者右边的任何一个数字归为1,一般表示为:1 : X / X : 1,前者含义是[被摄体实际大小]是[影像大小]的X倍;后者含义是[影像大小]是[被摄体实际大小]的X倍。
比如标记为:
  1:10:表示被摄体实际大小是影像大小的10倍,或者说影像大小是被摄体实际大小的1/10;
  1:1:表示被摄体实际大小等于影像大小。
根据放大率,微距摄影可以细分成近距摄影和超近距摄影,这个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一般的定义是:
  近距摄影:放大率在1:10~1:1;
  超近距摄影:1:1~6:1;
  超过此倍率,就开始进入了显微摄影的范围了。
这里有两个基本距离:镜头节点与胶片平面之间的距离V 、镜头节点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U。
如果放大率小于1:1:则 U > V;如果放大率大于1:1:则 U < V。放大倍率用 M 来表示:
M = [影象大小] / [被摄体实际大小]
http://www.digifoto.cn/upimg/allimg/200801/2132390.jpg
1、镜头前端的工作距离
每支镜头上都标记有最近对焦距离,这个距离是被摄体到胶片平面的距离,也就是包含了镜头长度和几乎全部的机身厚度在内。在普通摄影中,由于镜头长度和机身厚度与拍摄距离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微距摄影中,镜头长度和机身厚度与拍摄距离就比较接近了,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此时考虑最近对焦距离的意义已经不大,重要的是镜头前端工作距离。
2、有效光圈系数f问题
镜头上标记的光圈系数 f 值,是指镜头的拍摄距离在无限远时的数值,当镜头的拍摄距离小于无限远时,实际有效值会增大。假定镜头上标记的f值为f∞,则实际有效f值就是:f = f∞(1 + M)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如果放大倍率很低时,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大倍率拍摄时,就要考虑这个影响了。比如放大倍率为1时,有效f值就是2f∞了。对于有TTL测光的照相机,这样的变化是可以自动补偿的,配合专用的TTL闪光灯也同样可以自动补偿。但是对于使用非TTL/没有测光/没有专用TTL闪光灯的照相机而言,这种补偿需要考虑。
3、拍摄微距用的附件
由于微距拍摄时影象的放大倍率比较大,对调焦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需要一些专用的微距附件才能有效地进行微距拍摄工作。
  1)直角取景器和放大取景器:其作用是精细调焦;
  2)三脚架;坚固的三脚架在拍摄微距时几乎是必备用品;
  3)微距架;可以方便地进行微调。
4、拍摄微距的手段
  1)使用专用微距镜头;
  2)中间加近摄接圈或皮腔;
  3)镜头反接;
  4)镜头前加近摄镜片;
  5)长焦镜头前加反接镜头;
  6)利用增距镜;
  7)专用放大镜头
  8)变焦镜头上的微距档位
5、有效光圈(EV值/显示光圈)
虽然微距镜头的最大光圈是F2.8,但进入微距段后,由于镜筒伸长,实际进光量会减少,这是微距镜头的特性。对实际有效光圈的测量看出,在1:1端的有效光圈与标称最大光圈相差在1EV左右,粗略的说就是(最大光圈 X 2)。
6、焦距的选择和放大倍率
 
  1)花草、静物:50-100mm左右比较合适,放大倍率1/8到1/4就可以;
  2)昆虫、小动物:100-200mm左右比较合适,放大倍率在1/4到1/2,1/1更好;对于微距镜头来说,最重要的是实际工作距离的大小以及放大倍率。
7、常见微距镜头推荐
http://www.digifoto.cn/upimg/userup/200801/312131114H3.jpg 
尼康 AF 60mm F2.8D 微距
http://www.digifoto.cn/upimg/userup/200801/31213122cY.jpg 
腾龙 SP 90mm F2.8 Di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