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更多市长变“湖长”“河长”
户籍人口不到40万,却拥有5平方公里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大公园;城区一半以上市民,步行二三十分钟都可到达;既有苏东坡书法代表作“寒食帖”之高雅,亦有露天电影之通俗。革命老区、湖北省黄冈市从并不富余的财政中拿出8亿元,对原本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湖泊进行治理保护,建设成为免费开放的市民家门口的公园。(6月9日中国青年报)
户籍人口不到40万的黄冈市,从并不富余的财政中拿出8亿元,将遗爱湖公园建设成为湖光潋滟、美不胜收的市民家门口的公园。市长变“湖长”,赢得了市民的好评。治污难不难?黄冈市的做法告诉我们,只要地方政府重视,市长亲自挂帅,一点不也难。
遗爱湖原本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究其原因,过去湖区周边有大大小小1398家企业,工业废水直排遗爱湖,其中包括两家化工企业。不仅如此,由于没有污水处理厂,黄州城区23万人的生活污水也直排湖中。污染的遗爱湖,之所以能够变成风景秀丽的生态公园。首先,靠的是决心。市长与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签下“军令状”,不达目标,绝不罢休。其次,靠的是舍得投入,在不富余的财政中拿出8亿元专项治污。
有人认为黄冈市的做法有点傻。如果把遗爱湖区域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地方财政肯定可以大赚一笔。然而,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的回答是:“不亏,有了遗爱湖公园,整个城市升值了;加上老百姓从中获得的幸福感、自豪感、归属感,更不会亏。”这才是聪明的发展理念。生态好了,城市升值了,才会赢得企业、商家的青睐,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才会给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这是真正的筑巢引凤。
有数据显示,我国有70%的河流湖泊受到了污染,预计3.6亿中国民众缺乏安全的饮用水。现实生活中,面对受到污染的河流湖泊,倘若有更多的市长能够像黄冈市那样,把治理污染的河流湖泊作为“民生欠账工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市长变“湖长”、“河长”。把以污染为代价的短期发展行为,变为治理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发展行为,才是城市之幸、人民之福。
海峡导报http://epaper.taihainet.com/html/20130610/hxdb449528.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