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公车浪费不缺规定缺决心
(2013-02-04 15:14:39)治理公车浪费不缺规定缺决心
春节临近,中央八项规定和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通知在社会上反响强烈。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公车使用浪费依然严重。与公车使用中浪费现象严重相伴的是,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在“三公经费”中占大头。据财政部统计,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是公务接待费的4倍。(2月3日《人民日报》)
公车浪费严重,是公众年年议论的话题,早已为社会舆论所诟病。中央号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公众再一次强烈关注公车浪费的严重问题,是情理中的事,各级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采取坚决措施治理公车浪费。
国家发改委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1/3”: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公车浪费是不可治愈的癌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治理公车浪费,不缺规定缺决心。公车浪费的突出表现是公车使用超编,“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有些地区的主要领导一人甚至配了两台专车。”1994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或相对固定用车。但是,在很多地方不仅地市级官员配有专车,而且县处级甚至科级干部也有固定用车。规定之所以不被遵守,是因为缺乏执行规定的决心。
人们看到,一些公车成为接送孩子上学,外出旅游及办各类私事的私车,几近成为普遍现象。其实治理公车私用也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要敢于引进公众监督。香港的公务用车有统一号牌标志,澳门的公车则在车辆前后喷涂了所属单位名称,一目了然、便于公众监督。这些现成的便于公众监督办法,为何不用?还是缺乏“决心”二字。至于一些官员公车私用被群众举报后,只是批评了之,下不为例了之,则更是对公车私用的放任自流。
一些地方的公车改革,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市场化手段解决公务用车所需,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也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果,公众希望将公车改革的成功经验抓紧推而广之。然而这些好的经验,至今没有通过顶层设计,分期分批有步骤地进行推广。究其原因,无疑还是缺乏治理公车浪费的决心。
治理公车浪费,涉及到官员的切身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官员理应以大局为重,站在公车浪费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的高度,下决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决治理公车浪费,积极推动公车改革的实施。
人民法院报
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3-02/06/content_57897.htm
大众日报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30204/Articel05009MT.htm
徐州日报http://epaper.cnxz.com.cn/xzrb/html/2013-02/04/content_1153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