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募捐仅收到100元说明啥?
(2013-01-18 17:18:59)
标签:
杂谈 |
公益募捐30天仅收到100元,这让发起者对如次募捐结果感到很是意外,毕竟募捐打的是广东省慈善总会的旗号。然而,与公立慈善组织募捐遇冷相比,现在很多民间慈善组织却是“风生水起”。(1月7日工人日报)
广东省慈善总会号召各界为西部山区孩子捐款捐书。然而到去年12月15日持续了30天的活动结束后,仅募捐到200多本书和100元的捐款,而捐款目标为7317元。看到此消息,既让人吃惊,又让人觉得并不奇怪。
吃惊的是,打着广东省慈善总会的旗号,号召各界为西部山区孩子捐款捐书,最终仅募捐到200多本书和100元的捐款,离捐款目标为7317元还相距甚远。说句实在话,所谓7317元的捐款目标,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只要企业及本人愿意,能够一次帮助完成这一捐款目标的大有人在,但人们对此选择冷眼观看,其根本原因就是公立慈善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已是大打折扣。
从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到去年中华少年儿童慈善基金会被卷入“小数点风波”事件,再到最近广州爆出采血点涉嫌倒卖献血证,公立慈善的公信力已经广受质疑,人们对公益机构募捐活动缺乏热情可谓有情可愿。当前,公立慈善亟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重塑形象。公立慈善的所有收入与支出,只要不透明化,就难以获得公众的信任,就难以摆脱失去号召力的尴尬局面。正如有网友所说:“并不是我没有爱心,只是我不想爱心被利用,被拿去牟取暴利。”
公立慈善不仅要透明化,工作还应高效化。日前,网曝成都市红会在汶川地震后设立的募捐箱中的善款,因多年未取,导致纸币长出白毛。此事件说明,一些公立慈善机构,工作运转虎头蛇尾,表面上是善款“长毛”,实际上是管理“发霉”。又如媒体报道,网友爆料,通过儿慈会官网查询得知,儿慈会设有的项目中,有13个专项基金自成立以来,支出都为空白。这就是说,儿慈会只接收捐助,而不办理受捐事宜。这等于国家拿着纳税人钱,养了一些工作无所作为的公立慈善机构。由此看来,公立慈善机构工作作风,也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了!
江南晚报http://epaper.wxrb.com/jnwb/20130108/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