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记不等于工作实绩
为解决权力运行中梗阻的现象,今年年初,泰州海陵区在36个实权部门选择105名科长进行“追踪”评议,这些科长的信息被公开在当地媒体、社区的阅报栏等处。要求105名科长在规定的日记本上,对其每天的工作进行记录,分管领导每周要对他们的“日记”进行“面批”,区作风办定期抽查。昨天,泰州市海陵区常委、纪委书记高卫东透露,目前该区已有5名干部因记日记不认真被诫勉谈话。(11月22日扬子晚报)
泰州海陵区在36个实权部门选择105名科长进行“追踪”评议,工作日记则是“追踪”评议的重要考核内容。有的因为一页纸的工作日记里,只写了几个字,而被诫勉谈话。有的则因工作日记写得“丰满”而受到表扬。笔者认为,工作日记不等于工作实绩。
首先,倘将工作日记写得“丰满”,作为考核工作实绩的标准,一些人完全可以通过造假,将工作日记写得“丰满”起来。被评议者在工作日记中,记录自己当天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面批”工作日记的考核者,是不可能逐条去进行核实的。最终有可能被评议者将自己吹得天花乱坠,而“面批”工作日记的考核者还蒙在鼓中,甚至还会将造假者认定为先进。
其次,以工作日记作为考核工作实绩的标准,完全是自说自话的一面之词。被评议者每日里做了多少事,工作效果如何,不能由被评议者自己说了算,而是应由被评议者的服务对象说了算。将工作日记等同于工作实绩,其实质是自己考核自己,很不科学,更谈不上可信度。工作日记极有可能沦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可笑游戏。
政府机关工作创新是一件好事。通过工作日记考核干部,恐怕也算得上工作创新,遗憾的是,这个“拍脑袋”冒出的新点子,脱去“新”的外衣,人们看到的却是一个脱离实际的歪点子。倘若机关中掌握实权的那些干部,在被考核的过程中,为了将工作日记写得“丰满”,天天忙着写日记、编故事、湊“丰满”,这样的考核还有何意义呢!
湖北日报http://epaper.xplus.com/papers/hbrb/20101201/n22.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