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应跳出“对付”摆摊者的思维
在北京市的人民大学周边、五道口、通州等地区,活跃着一群开车练摊族。他们中有外语流利的海归、出入大厦的职员、培训学校的教师,下班后打开车后备厢,就成了地摊老板。
“这些小白领摆摊尤其难对付!”通州一位城管支队的队长告诉记者。(6月15日北京日报)
在北京活跃着一群开车练摊族,这支队伍中有外语流利的海归、出入大厦的职员、培训学校的教师。面对这支白领组成的练摊族,城管第一反应是“难以对付”。笔者想不明白的是,城管为何一见摆摊者就老想着如何对付,而不想一想如何为摆摊者提供服务呢?
北京市出现白领练摊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尽管他们的收入也许并不算低,但他们也要养家糊口,特别是他们中大多数人也可能住着宽敞的房子,但他们同时也可能又是房奴,承受着很重的还房贷压力。这些白领想摆脱生活压力,通过摆摊这样劳动,业余时间赚取一点外块,无可厚非。
在一些人眼中,城市摆摊者,是一种低下的职业,是一些弱势群体做出的无可奈何的就业选择。而白领练摊,恰恰是对就业歧视、行业歧视的错误观念的颠覆,是社会的进步,是对劳动光荣这一内涵的正确解读。其本身对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的风气,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但不应限制,不应想方设法的去对付他们,而且还应大力提倡。
城市商业繁荣,不仅表现在“三步一个大商场,五步一个大超市”,城市摆摊者也是城市商业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街头的摆摊者,商品花样繁多,价格便宜,购买方便,填补了大商场、大超市的不足,受到了购买者的欢迎。应该说,城市摆摊族,从某种意义上激发了城市的商业生机,汇聚并增添了市场的人气,扩大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是城市商业繁荣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同时也彰显了城市原生态。市场需要摆摊者,城市需要摆摊者,城市在时间与空间上,最大限度地满足这种需要,城市所展示的形象才是最美丽的形象。
不可否认,对城市摆摊者的放开,将会给城市环境卫生以及城市交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绝不是限制摆摊者的理由,这种负面影响完全可以通过开动脑筋,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和优质服务而逐步消除,抑或降到最低限度。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城管的任务不是如何对付这些摆摊者,而是要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惟有如此才会回归城管与摆摊者“原是一家人”的起点。
新京报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letters/2009/06-17/011@030352.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