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变“渡金”式选拔干部思路
过去17年,从未有一位河北邯郸市长能够任满5年,邯郸市长成了名符其实的走马灯。党政领导对于地方发展举足轻重,领导频繁调换,在地区发展规划延续上就可能出问题;前任官员定的项目,继任者往往搁置另起炉灶;官员调任越频繁,“胡子工程”越多。市民认为,这是邯郸发展滞后重要原因之一。(1月22日《时代周报》)
河北邯郸在过去的17年间,8任市长从未有一位市长能够任期满5年,此等怪事终于作为问题浮出了水面。
市长的重要位置,决定了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像邯郸这样的城市,17年间来了8任市长,平均任期不到一年半。一任市长一套发展思路,城市经济发展除了反复折腾,“胡子工程”越来越多,何来连续性?邯郸飞机场从1992年动议,到2007年8月正式通航,随着几任市长的重视程度,其间建了停,停了建,城市建设又何谈效率效益?
为什么会出现市长走马灯现象?关键是长期以来,组织部门在选拔干部上存在着“镀金”式思路,换句话说,叫做官到用时方“渡金”。所谓“渡金”,就是我们常说的对于被选拔干部对象,都要求其要有基层工作的经验,抑或说经历。这种要求,应该说是对的,也是必须的。比如,选拔副省级干部,被选拔对象只有具备了在省辖市主政工作的经验,有了驾驭市一级全局工作的能力,才会更好地胜任副省级干部的岗位。
既然如此,选拔副省级干部,有关部门就完全应该将眼睛盯在省辖市的主政领导身上,从中选拔优秀的市级干部,充实到副省级干部的岗位上。既使在厅局级干部中选拔,也要选拔那些曾在市级领导岗位上有着主政经验的同志。
然而,从邯郸情况看,8任市长在赴任之前,都有在省里任职的经历,其中先后出了4个副省级高官。这就是说,这4个副省级高官,在赴任邯郸市长前,就是副省级高官的培养对象,大概缺的就是市级主政工作的经验。于是放下去锻炼,抑或说叫“镀金”。说的不客气一点,邯郸市长的任用,从一开始就不是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是为了用官而“镀金”。
我们不由得要问,为何不在完成市长任期甚至连任的“真金”里选拔副省级干部?为何要走损害地方经济工作连续性的“镀金”式之路呢?为了地方经济工作的连续性,是否可以做出市长任期不满不予以提拔调动的规定呢?有了这样的规定,也可以从制度上约束那些要求个人进步过于“迫切”的同志,让他们扑下身子完成任期工作,并有所作为。
中国市长协会曾就市长任期做过一次调查:在中国的661个城市中随机抽样调查了150个城市,目标选取对象是这些城市的市长2002年到2006年的任期。其中更换了一次市长的城市有92个,占61.3%;更换了两次的有38个城市,占25.3%;一直在做没有更换的占13.3%,只有20个城市。这就是说市长走马灯,在全国已具有一定普遍性。解决市长走马灯问题恐怕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review/txt/2009-01/23/content_17173689.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