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封口费”与“封口令”

(2008-11-03 17:00:49)
标签:

杂谈

             “封口费”与“封口令” 

                              杨金溪
 
  10月29日,专程奔赴巴黎劝说滞留的温州鹿城区委书记杨湘洪的温州市委三人小组返航抵达温州,杨湘洪没有同时归来。在温州方面严格的封口令下,官员是选择继续逗留,还是回国,迄今仍是迷雾重重。据称,从现有的证据看,杨湘洪的出走并不是临时起意。在他出走前后,其家人一度表现得很“忙碌”,而且,杨湘洪可能被调查的风声,已经在当地官场里流传半年了。

  温州鹿城区委书记杨湘洪借出国考察之际,称病拒绝回国的新闻,在社会上传的沸沸扬扬,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公众想不通的是,杨湘洪可能被调查的风声,已经在当地官场里流传半年,且有报道说其在出国考察前,纪委曾找其谈话。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批准他带队出国考察?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温州市不是立即采取措施,对杨湘洪展开必要的调查,却又组成一个三人小组专程赴巴黎劝归杨湘洪。此举就连百姓都已看透,好容易借机跑出去的杨湘洪,怎么会轻而易举地被劝归呢。果然如群众所料,三人小组空手而返。更让人弄不明白的是,三人小组回来后接到的是“封口令”,不得透露与杨湘洪接触过程中的任何内容。甚至随着封口令的广为传达,温州官场人士也不在公开场合谈论杨湘洪的事情。

  人们不由得要问,温州市如此不遗余力地隐瞒事实真相,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杨湘洪事件是否与其他政府官员存在瓜葛?倘若杨湘洪是在已经接受调查的情况下被批准出国,在批准其出国问题上是否存在失职,是否存在其它见不得人的内幕?

  由此我们看到的是,温州市通过“封口令”隐瞒事实真相,其在能否秉公处理杨湘洪问题上,已经失去了公信力。

  由“封口令”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封口费”。今年9月20日,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一起死亡矿工1人的责任事故。事故发生后,两天内共有23家“媒体”的28人以记者名义前往该矿,领取矿方以各种名义发放的“封口费”,其中多数则是假冒新闻单位的社会人员。一个是借用权力封口,一个是借用金钱封口,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向公众隐瞒事实真相。前者的结果只会让人民政府失去公信力,后者的结果则会使作为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体失去公信力。

  我们注意到,对领取“封口费”的新闻界害群之马,对以记者之名进行敲诈勒索的社会人员,有关部门已经进入调查阶段,并将做出严肃处理。无疑这是维护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必要举措。然而,对温州市在杨湘洪问题上,所采取的通过“封口令”隐瞒事实真相的做法,就可以听之任之吗?

烟台日报http://www.shm.com.cn/jcld/html/2008-11/03/content_6029640.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