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北京奥运东风 夺全民健身金牌
杨金溪
22日,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17天。人们都在关注,已经夺得112枚夏季奥运会金牌的中国,将在家门口有何收获。但对于中国来说,更为重要也更为艰巨的一项“夺金”任务,是要借助“北京奥运会”这块跳板,去努力夺取“全民健身”的“金牌”。(7月23日新华网)
我们希望我国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上取得佳绩,获得更多的沉甸甸的金牌。我们更希望借北京奥运的东风,夺得全民健身这块金牌。这是因为,奥林匹克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以体育育人,全面发展人的素质。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在22日举行的“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申奥成功的7年,是中国群众体育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取得重大进展的7年,是群众体育各项基础建设大发展的7年,是全民健身运动空前蓬勃开展的7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7年。”由此看来,北京奥运东风已经吹响了全民健身的号角。然而,要真正实现夺得“全民健身”这块金牌的目标,还需要乘势而上,加倍努力。
首先,要把迎接北京奥运而建设的规模宏大的一系列体育设施,转化为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体育场所。申奥成功的7年,我们看到鸟巢、水立方为代表的一大批规模宏大的体育场所在北京,在有关承办奥运比赛项目的城市相继落成。这些体育设施在胜利完成北京奥运的所有比赛任务后,必将成为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有关方面从现在起,就要从公益性原则出发,做好这些体育场所如何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做出贡献的科学运作。
其次,各地都应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现有体育场所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申奥7年,我们国家不但建成了一大批承办奥运比赛项目的体育设施,与其同时,各地也建成了一大批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如今,许多城市都建成了综合性体育馆和各种体育场所。但普遍存的问题是,这些场所除承办比赛,大多处于闲置状态,且不对群众开放。凡是公益性体育场所,在不承办赛事期间都应免费向群众开放,让这些场所成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载体。有些城市已经采取了免费开放的措施,并探索出有益的管理经验,应该予以推广。
第三,要借北京奥运的东风,进一步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从目前情况看,无论是城市和农村,还是学校、工厂、机关,在体育设施建设上的投入还显得相对不足。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使得各级政府在财政收入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能不能、愿不愿在发展群众健身场所上加大资金投入,理应从“执政为民”的高度厘清认识,并变为政府的实际行动。
全民健身就是以体育育人,全面发展人的素质,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塑造民族的健康体魄,就是塑造民族的国际形象,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金牌,是一块份量最重的金牌,需要全社会乃至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刊发2008年31期《瞭望》新闻周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