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赈灾”精神可嘉
杨金溪
一位网名叫“好嘢”的珠海男子,在“5•12”地震后立即着手防震专用设备的构思和研制。到目前为止,已有防震床、防震舱、防震房三种产品的设计基本成型,并为防震床和防震舱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两种专利。有关地震方面的专家对其热情和创意赞赏有加,但质疑其实用性。(6月10日珠江晚报)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就在全国人民都在向灾区伸出援手之时,珠海一男子另辟蹊径,向我们展现了“智力赈灾”的创意。由他设计的防震床、防震舱、防震房三种产品的设计基本成型,并为防震床和防震舱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两种专利。尽管他的设计在实用性上受到了专家的质疑,但其“智力赈灾”的精神十分可嘉。
“智力赈灾”精神可嘉之处,就在于面对地震这一可怕的自然灾害,珠海这位男子表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抗拒自然灾害的主观能动精神。地震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尽管它的破坏性很大,可以夺取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人类面对自然灾害,不能束手无策,不能无所作为,而是要通过人类的智慧,使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有了这种精神,就有了战胜自然灾害的对策、力量和信心。
“智力赈灾”需要有一个将智力转化为具有实际功效的过程。珠海这位男子设计的防震床、防震舱、防震房还不完美,造价过高,离实用也还有着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任何发明创造都有一个实验——失败——再实验,直至成功的过程。一旦他的设计有了实用价值,就将会在地震灾害到来之时,给人们带来福音。我们应该对其“智力赈灾”的发明创造给予鼓励,给予更多的掌声。
“智力赈灾”对于我们今后在建筑物的设计上也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这就是我们要接受汶川大地震的教训和经验,在建筑设计上用我们的智慧,使建筑在防震抗震上具有更好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智力赈灾”不但精神可嘉,而且大有作为。
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review/txt/2008-06/11/content_15735738.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