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证制度”须要“制度规范”

(2008-02-18 10:32:31)
标签:

时评

杂谈

分类: 时评
       “考证制度”须要“制度规范”  
 
                     杨金溪 
 
  2007年我国共有995.6万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民调显示89.7%的人曾经参加过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其中34.5%的人握有一种证书,57.2%的人握有2—3种证书。“只要你花钱买了教材、上了课,基本上通过率百分之百。”有参与调查的人这样说。

  “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度,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招聘就业人员的重要标准。应该说,双证制度是个好制度。有了职业资格证书也就证明了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这是对只有学业证书而缺乏职业必备学识和技能的补充。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职业资格证书无疑成为就业的敲门砖。然而,当人人手中都有敲门砖,甚至有几块敲门砖时,敲门砖还有用吗?

  按常理,手中有职业资格证书这块敲门砖,甚至有几块敲门砖,是件好事。然而这些敲门砖在劳动市场却不灵光了,不少用人单位并不看好这些敲门砖。好事何以变成坏事?这是因为这些敲门砖,有不少并不是货真价实的。职业资格考试如今多如牛毛,其中一些只要参加考试都能通过,当然你必须交钱。这些考证者,一次花费少则千元、几千元,多则上万元,对于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来说,这不是一笔小钱。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职业资格证书,已在用人单们失去了公信力,变成了没多大用处的小本本,考证者既花了钱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考证制度”面临尴尬的背后,是“考证制度”缺少必要的“制度规范”,变成了一些部门的生财之道。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已经变为快速生财的产业。《2007—2008年中国培训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指出,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培训业的产值已达2000多亿元,而且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行业净利润甚至已经接近1000亿元。面对这样的市场潜力和丰厚的利润回报,各种机构、组织自然会为之心动。如此发展下去,职业资格证书必然会走向泡沫化之路。

  “考证制度”须要“制度规范”。当前,在职业资格的设置上,特别是新职业的出现,必须以国家及有关劳动部门颁布的标准为准。组织职业资格考试的单位和机构一律不得组织与考试相关的培训,堵住“我收费我培训我发证”的生财之道。要严格职业资格的考试和鉴定工作,建立一套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严防考试舞弊的考证机制,职业资格认证才可能避免出现泡沫化。

光明日报http://www.gmw.cn/01gmrb/2008-02/15/content_734509.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