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名字是否响亮不靠改名靠发展
杨金溪
随着省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多,“石家庄市”这个名字,与今天的社会发展、省会地位和人民需要已不相称,需要改成一个更加响亮、能承载省会文明和人文素养且耐人寻味的名字。在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石家庄市科技局副局长、省政协委员陈玉建议为石家庄改名。(1月25日燕赵都市报)
http://news.sohu.com/20080125/n254874546.shtml
石家庄市科技局副局长、省政协委员陈玉建议为石家庄改名,原因是石家庄的名字不响亮。一座城市、一个地方响亮不响亮,与名字实在是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有着必然联系的倒是这座城市、这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如何,人民生活的如何。
华西村只不过是一个村,仅从华西村的名字上面也没有让我们看到响亮在何处,然而华西村的名字不但响亮,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几乎是如雷贯耳了。华西村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村。早在1980年,华西村就成了全国第一个亿元村。2006年华西村的产值达到400个亿,村民2006年人均纳税45万元。就是这里的农民,住几百平米的洋楼,开几十万元的小轿车,银行有上百万的存款。华西村如今的名声是靠名字响亮吗,显然不是,是靠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
石家庄的名字不能不说不响亮,天下第一庄,够响亮的了。如果说石家庄在经济实力上想追深圳、珠海,赶无锡、宁波,超南京、大连,像这些城市一样在全国名声响亮,归根结底还是靠经济的发展,靠经济实力的比拼。
动不动就想给地方改名,似乎也几近成风。前一阶段,苏州的西山镇,有人提出要改名金庭镇,因为西山容易让投资商联想到“日落西山”。河南省石人山风景区,有人提出改名为尧山,因为石人山容易联想到“死人山”而影响旅游开发。这种为了讨口彩的改名就近乎于荒唐了。讨口彩也好,讨响亮也罢,反映了一些人在经济发展上的浮躁心态和做表面文章的懒政思维。经济发展靠的是科学精神和实干精神,地名再好听,经济上不去,你这个地方的名字只能叫华而不实,也不会在人们的心目中响亮起来。
同时还应看到,一个城市改名后,各类门牌、招牌、公章、执照、明片、信封信签等,都要更改,这种巨大浪费就因为改一个不会带来什么效益的名字而付之东流,那些建议改名者想到了没有?如此看来,正如网友跟帖中所说,实在是吃饱了撑的,还是少动地方改名的心思为好。
新华每日电讯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8-02/02/content_7553045.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