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时评 |
分类: 时评 |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71214/000cf1a48ae608cc845235.jpg |
|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71215/000cf1a48ae608ce1c7f12.jpg 评论员文集 |
◆颁奖辞 古有武当七侠,今有巢湖六剑。当“组团”已成为社会时尚时,在评论界还只是现象。摆个“时评龙门阵”,巢湖现象,何等的惬意,何等的风雅! ◆获奖感言 今年以来,不断有媒体的编辑问:你们巢湖日报怎么有这么多的人写时评?扳着指头算一算,嘿!还真不少,天天坚持的时评“钢丝”和有空“友情出演”的时评“粉丝”,已经有十几个人二十几个“马甲”了。“良莠不齐”是自然的,更有“老少皆宜”,大者“奔六”,小者“奔三”。午间捻断胡须键盘为友,工余摆上个时评“龙门阵”,其乐也无穷也。如果真要问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写时评的原因,内在的,当是这氛围的形成;而更为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包括中国网在内的媒体,给了我们评论以频频“见光”,放大声音的机会。感谢中国网评论频道的老编们,是你们的青眼有加,让我们有了不竭的写作动力。[详细] ◆代表文章 “财产性收入”描绘百姓财富憧憬 ◆入围“组团评论奖”提名名单 |
2007中国网评论组团评论奖——巢湖日报社 |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7-12-14 发表评论>> |
获奖感言 报社集体感言 今年以来,不断有媒体的编辑问:你们巢湖日报怎么有这么多的人写时评?扳着指头算一算,嘿!还真不少,天天坚持的时评“钢丝”和有空“友情出演”的时评“粉丝”,已经有十几个人二十几个“马甲”了。“良莠不齐”是自然的,更有“老少皆宜”,大者“奔六”,小者“奔三”。午间捻断胡须键盘为友,工余摆上个时评“龙门阵”,其乐也无穷也。如果真的要问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写时评的原因,内在的,当是这氛围的形成;而更为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包括中国网在内的媒体,给了我们评论以频频“见光”,放大声音的机会。 感谢中国网评论频道的老编们,是你们的青眼有加,让我们有了不竭的写作动力;感谢中国网,是你们的精心呵护和鼓励,让我们在写作中,不断增长了知识,提升了水平。巢湖日报每一位时评人,都将永远记住这个时刻,永远珍惜这个荣誉,并将以更多更好的评论来回报中国网。(邓学志操刀) 张传发:不是人大代表,胜似人大代表 10月22日,中国网发表咱的一篇拙作《百姓网上当“代表”是一创新》,评说的是党的十七大期间,人民群众通过网络等方式充满热情地表达自己对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的看法和论述。其实,岂止是“百姓走进十七大”?!我们时评作者,不是人大代表,胜似人大代表。不是么?!应中国网之约,我们几乎天天出席“人代会”,论国计,议民生,建言献策,激浊扬清,“大会发言”、“小组讨论”,你、我、他,争先恐后,一切的一切——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 张永琪:与共和国诞生一道走来,本该到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了,未曾想沾上了时评这“家伙”,竟忘记了年轮,每每被一种涌动的热流驱使着,身不由己地追逐着,释放着,并从中体味着人生少有的一种快慰。 一年来,思想因时评而活跃,知识因时评而丰满,岁月因时评而年轻。看来,只要时评还存在,努力便不会停止;只要职业敏感还存在,方向便不会偏离。生命之树就这样说不清道不明地与时评之树交织在一起,为自己,为他人,为这世上,春荣冬敛,夏茂秋实。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71214/000cf1a48ae608cc909024.jpg 2007中国网评论组团评论奖——巢湖日报社 代表文章 杨金溪 王旭东 徐经胜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殷楠 |
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review/txt/2007-12/12/content_9387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