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金溪
杨金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443
  • 关注人气:3,3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中天上邮票没什么可悲哀的

(2007-06-10 18:54:51)
标签:

时评

   
http://www.yzdsb.com.cn/images/lantou1_01.gif     
http://www.yzdsb.com.cn/images/lantou1_03.gif

一家之说:易中天上邮票没什么可悲哀的

 

 

(2007-06-10 02:29:33)

 

     这几天到邮局寄信的“乙醚”,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偶像易中天已登上了邮票。此举立即招来质疑,有网友抨击道:“连季羡林这些学术泰斗都没有上邮票,易中天上邮票简直是一种悲哀。”有藏家说,此类明星邮票,将大头照印上去了事,毫无艺术美感,不存在收藏价值。(6月4日《华西都市报》)

    易中天上了邮票,应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早在2005年,陆毅就率先推出过一套个性化邮票,限量发行3000套。去年1月,“超女”冠军李宇春的个性化邮票,也引发“玉米”的疯抢。国家几年前曾有规定,公众人物和劳模可以上邮票。因此,易中天上邮票无可厚非。

    生活的多元化、认知的多样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进步。社会在变化,任何认知模式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应该一成不变。比如纪念邮票,按照过去的思维模式,能够成为邮票内容的,均是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有较大影响的艺术作品和旅游景点等。当然这应该成为邮票的首选内容。除此之外,国家规定,一些公众人物和劳动模范也可以上邮票,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只要公众认为值得,邮票发行又有市场,有关邮票发行单位就可以将这些人物推上邮票。

    易中天上邮票,是文化产业化效应在邮票市场上的体现,这和季羡林上不上邮票恐怕还是两码事。至于易中天大头照上了邮票,有没有艺术美感,有没有收藏价值,关键是站在什么角度看待这件事。集邮爱好者不喜欢一些公众人物的个性化邮票,抑或认为没有收藏价值,不买就是了。倘若“乙醚”们非常喜欢易中天的大头照,我看也不必去干涉人家。在“乙醚”的眼里,也许上了邮票的易中天的大头照,美得很,艺术得很,像“帅哥”、像“超男”。这大概就是常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由此看来,易中天上邮票实在是没啥可悲哀的。

(文/杨金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