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溪 个人文集
昨天上午8点左右,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工地内,一民工从3米高的脚手架上踩空摔下,3名工友急送伤者去医院救治,但在工地外的路口处连打了5辆车都被拒载。民工老温一怒之下,用安全帽砸碎了第5辆拒载车的后挡风玻璃。(5月1日京华时报)
一民工摔伤,5辆出租车连续拒载,愤怒的民工用安全帽砸碎了第5辆拒载车的后挡风玻璃。这件事情发生在首都北京,让人简直不可想象。
首都出租车,面临受伤民工,纷纷做出拒载的选择,到底是为什么?据出租司机说,民工身上脏,怕将车子弄脏,相关部门查到罚款。这个相关部门是谁,我们不知道。但我们要问一下这个所谓的相关部门,当你做出这一规定时,其实就等于做出了拒载身上有油尘的人,这些人除了工地、企业的劳动者,还有谁?做出这一规定的人,在潜意识里实际上是对劳动者乘座出租车的一种拒绝表达。退一步说,既使为了保持出租车的卫生和干净,也不能因噎废食,做出不准许身上有油灰的人乘座出租车的规定。解决这个问题十分简单,只要在出租车配一个备用的塑料薄膜套子就可以了。办法总比困难多。
话又说回来了,既使有关部门制定了弄脏出租车就要罚款的规定,但当出租司机遇到民工受伤而急需治疗的时刻,一个负责任的出租车司机,首先应该选择的是救人还是怕弄脏出租车罚款?无疑应该是把救人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个人的得失放在第一位。五辆出租车做出拒载受伤民工的选择,伤了民工的心,也使首都北京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打了折扣。
更重要是这件事情也暴露了首都的一些出租车司机,有必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要让出租车司机意识到,他们的言行不仅仅代表自己、代表公司,还代表着首都形象。
还需要强调的是,千千万万民工为建设北京做出巨大贡献,嫌民工身上脏,拒载民工,是一种不健康的城市风气,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城市心态,值得注意,更必须通过宣传教育而在实际生活中逐步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