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 |
“论文抢手”体制之痛 |
http://www.jxnews.com.cn |
杨金溪 出3000元钱,就可以换得职称论文写作、发表“一条龙服务”,而且还保证发表在国家核心刊物上。一家论文写作网站竟然推出这样的“服务项目”。对此,安徽大学学报主编汤奇学教授认为,目前部分领域内僵化而教条的职称评审和业务评优体制,是引发这一现象出现乃至活跃的重要原因。 (11月 19日新安晚报) 评定职称要求申报者应发表论文,本来并不是什么苛刻的要求,但是一旦走向极端,把发表论文看作评定职称的必须,甚至对发表数量和发表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都要做出必须的规定,不达标者不予审批职称,就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僵化教条的评审体制。没有论文的职称申报者,并不代表其实际学识水平就低,更不能代表其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就差;反之,有论文的职称申报者其受学识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一般化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因此,事实求是的说,职称申报者到底够不够申报条件,重要的不是其发表了多少论文,而是通过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来显示其学识水平。就是这么一个谁都明白的道理,到了评定职称时就是行不通,就是偏要用这种僵化教条的评审体制,“逼良为娼”,让所谓的“论文抢手”大显魔道。“论文抢手”折射了职称评审体制之痛。 “论文抢手”应运而生,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社会上弄虚作假之风。职称申报者,明明学识水平、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达到了申报要求,由于缺少论文,只有忍辱、忍痛做出违心之事,化钱去卖所谓的论文。发表论文的学术刊物,本来是一个学术争鸣的神圣阵地,但面对金钱的诱惑,却搞起了肮脏的金钱交易,其文章的学术水平何来之有?到底哪家刊物在搞论文一条龙服务,我们还无从知晓,但公开标价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已经屡见不鲜。这样泡制和出笼的论文,在评定职称中到底还有多大的参照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有人也许会说,你只要有本事,还能发表不了论文?这样说也没什么未尝不可。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全国每年成千上万教师需要评定职称,但大家不妨看一看,全国教育报刊却是屈指可数,让这些教师都能够发表论文简直是天方夜谭。于是有关部门就花样翻新,出版什么评定职称承认的论文集,借机向教师乱收费,少数人从中揩油。多少年来,由于评定职称必须要有规定的论文,引发的问题可谓乱象丛生。 “论文抢手”体制之痛,不知要痛到何时? |
|
来源:( 大江网 ) |
|
大江时评http://www.jxnews.com.cn/jxcomment/system/2006/11/21/0023780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