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财贵和人大哲学院副院长彭永捷一起发出倡议,建议将孔子诞辰纪念日9月28日定为中国的“圣诞日”,建议每人读《论语》100遍。
(9月29日《新京报》)
当我们的传统文化被人们冷落之时,为了传承和繁荣传统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枝繁叶茂,是不是一定要把孔子的诞辰纪念日定为中国的“圣诞日”呢?
中国给自己定一个圣诞节,固然是个很好的创意。只是不知道到那时,中国的圣诞节是啥滋味?是不是到了孔子诞辰日这一天,会出现中国式的“圣诞经济”,在商场会出现以孔子标准像为形象的“圣诞老人”,在学校、在机关、在工厂、在家庭会出现《论语》朗诵活动,在酒店等场所会出现各类中国式的“圣诞派对”,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以中国圣诞节为标志的经济文化现象。如果中国圣诞节真有这么多滋味,也不枉专家们的创意。只是事情的发展,恐怕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记得今年七夕节到来之前,也有专家提出要把这一天定为中国的情人节,媒体也大大地炒作了一番,结果公众就是不卖账。七夕节到来之日,却未见国人有多少激情,商店里准备的情人玫瑰也没有卖出多少,多少年轻人到了这一天,都没有找到情人节的感觉。由此看来,国家要定一个节日,并不是拍拍脑袋就可以奏效的。倘若真的把孔子诞辰日定为中国圣诞节,到了那一天,倘若只成为少数学者的节日,成为孔子后裔的节日,那就变成了一件弄巧成拙的事情,到头来有节无人过,还有什么意义呢?
看来文学评论家张柠提出的质疑还是不无道理的。孔子是一个人,别把一个人当成圣人去崇拜。圣诞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本身就带有祭祖的含义,有悠久历史传承。传承中国文化倒不如我们进一步去丰富春节的文化内涵。至于让每个人都要去读100遍《论语》,那孟子读不读?老子读不读?繁荣中国的传统文化,未必要在“造节”上下功夫,还是要在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多多动脑筋。杨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