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医疗政府要唱主角
杨金溪
“希望医院”的捐资标准为50万元,地方政府按不低于捐款额60%的比例匹配资金。7月25日上午,全国第一所“希望医院”——“仁和希望医院”和第二所“希望医院”——“华帝希望医院”分别在河南新县箭厂河乡和卡房乡奠基。(8月1日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6-08/01/content_9907633.htm
中国青基会启动的“希望医院——乡镇卫生院救助行动”,与在贫困地区建设希望小学一样,是造福农民的一大善举,功莫大焉!多一个希望医院,就多一份解决农民看病难的希望。据统计,全国有近4万乡镇,显然,仅靠希望医院的援建目标,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乡镇卫生院现状的,也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看病难问题的。由此看来,希望医院固然很好,但只能治标。如若治本,政府要唱主角。
首先,政府要下决心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多年来在农村医疗设施建设上,我们欠帐太多。中国青基会曾先后3次到新县调查显示,发现这里乡镇卫生院设备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严重,1/3的乡镇卫生院勉强维持,1/3的卫生院生存艰难。如果说,这里农村医疗设施现状是全国的一个缩影的话,问题已是相当严重了。中央提出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2006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市、区),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10元提高到20元,中央财政相应安排资金47.3亿元。这些补贴怎样才能在农民身上发挥最大效益呢?看来只有将乡镇卫生院建设好,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才不至于使农民小病延误成大病,从而达到减少总体费用支出的目的,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有限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
其次,要下决心解决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短缺问题。乡镇卫生院能否留住人,有一个懂业务、善管理的院长很重要。要打破现行的行政任命制,在社会上公开招聘院长。在医疗技术人员选用上,视野要更加开阔些,可以把那些有较高医疗水平的个体医生选聘到卫生院的医疗岗位上,有关部门要做好农村个体诊所的医疗资源的牵线整合工作。还可以组织城市医院的业务骨干,象援藏那样分期分批到农村进行医疗帮扶。最重要是要设法解决待遇留人的问题,在这方面政府应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第三是要加大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推动医疗水平上台阶,有关部门要帮助提供教育平台,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教育经费支持。尽管城里人本来就比农民生活好,但60%的农民却只占有不足30%的国家公共福利资源。对此不积极的面对,不有效的应对,将会极大地威胁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进一步发展。
我们正在由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农村医疗放在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应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
发稿链接:
光明日报:http://www.gmw.cn/01gmrb/2006-08/14/content_463855.htm
新华网:http://news3.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8/14/content_4957435.htm
人民网:http://nc.people.com.cn/GB/61160/4698609.html
搜狐评论:http://star.news.sohu.com/20060828/n245028551.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