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笔记之十七——跳皮筋的女孩
(2016-05-16 21:31:58)
标签:
教育 |
分类: 儿童文学 |
河西笔记之十七
——跳皮筋的女孩
昌小娟
下课铃像一根导火线,一下把操场给引爆了。
仔细一看,大部分的小女生在跳皮。她们通过“黑白配”的方式分组,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定先后。
如果你在操场上有意识地转上几圈,便会发现女孩子面前的皮筋五颜六色:有艳红的、有天蓝的、有素花的、有橙黄的、有银灰的……它们有节奏地颤动着,伸缩着,像弹簧,像波浪,或上或下,或前或后,它们欢乐地伸展着,让跳动之美定格于眼前。看着这些小小的皮筋,小女生们好像忘记了课堂上老师愤怒的表情,好像忘记了考试卷刚发下来的苦恼,好像忘记了方块字里那生硬的解释,还好像忘记了难题背后的无助……
这些小皮也像她们的宠物似的,一个尽地粘在她们的身上,或爬在脚踝、或绕在小腿、或缠在腰间、或拉在膀上、或勒在脖间……
此时的皮筋可乖巧了,有的变成了细细的长方形,有的变成了大大的三角形,有的变成了梯形,还有的变成了方块样的正方形……
跳皮筋的人有一人的,看上去是那么认真,低头看绳,轻脚精绕;有两人的,背对着背,各跳各的,一旦一方“有难”,另一方便会拿出吃奶的力气去营救,即使自己跳得满头大汗,脸上依然洋溢幸福的笑靥。当然了,也有三人跳,四人跳的,圈子大了,跳得幅度也变得大起来。她们或蹦或踩,或够或缠,或跨或绕,动作不同,姿态却都是可爱至极,像极了庭院里的小麻雀。轻盈的身子时起时落,如斜飞的燕子,在空中自由地起舞……
驻足细听,你会发现这群可爱的小女生嘴里还含着笑意呢,低下头来一问,原来是她们跳皮所唱的歌。
这歌有古诗类的,听来不全是古典,还有现代的元素与跳跃的激情。《清明》来了,轻轻点起,如春水潺潺,带着流水的愁思淡淡飘向远方;《枫桥夜泊》来了,悠远缓慢,如夜晚的钟声,富有韵律地踩亮如星的渔火;《静夜思》来了,清新可爱,如皎洁的月亮,把莫名的思绪化为一片朗朗的清辉。
有人物类的,《妞妞》便是最质朴的一首,跳一根,再跳一根,最后跳回来算一次,一共跳四次,讲一下,跳四下,简单吧?至于所唱的内容呢,也好像是老掉牙的。“妈妈叫我去买油,跌破了瓶子划破了手,大家都叫我妞妞。”多么滑稽的孩子呀!
当然,女孩子也想成为花木兰式的英雄,她们吃苦耐劳。《苹果树》便是其中之一:“苹果树,苹果花,苹果树上是我家。我家有位好姐姐,她的名字马兰花。马兰花,红又红,马兰姐姐是英雄,从小是个苦孩子,长大是位女英雄。”
女孩子是爱做梦的,童话故事是她们的最爱。你看,“白雪公主”出来了,她正把自己的小脚轻轻放在小皮上,再慢慢绕一圈,便像说书一般地说开了:“白白白雪公主,为什么叫白雪公主?因为她长得像白雪,所以叫她白雪公主。”多简单的故事,多简单的游戏。
也许女孩子天生就很爱美,放学了,她们会小声地议论:“你看,某某脸上还有颗美人痣呢!”她们本不俗气,但接触了社会,大半也会不由自主地跟俗打交道了,你听,她们正跳着《佳佳小姐》呢,好像是八九十年代的话题,但她们讲得挺流畅。“佳佳小姐佳又佳,美国老板高又高,左手金戒指,右手金钱包。佳佳小姐佳又佳。”
玩累了,总该坐下来歇歇吧,坐在哪呢?《小汽车》来了:“小汽车,嘀嘀嘀。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也有的小孩子想骑小乌龟,你听这首《ABCD》,小女生们是一边跳,一边念的:“ABCD,我有一只龟,来到北京城,北京没有马,骑上小乌龟。”多惬意呀,又环保又好玩。
她们要去哪里呢?这下可难啦,也许功课太紧张了吧,也许父母忙得没空吧,总之,她们很难把《大苹果》跳完。你看,扎着马尾辫的玲玲开始用小脚点“大苹果”了,三下过后,便一个雀跃,跳到皮里,把腿向另一边跷去,身子也顺势移了过去,再用右腿往身后跷,再跷中间、前面,身子也忽后忽前,起伏很大,像只飞舞的小蝴蝶,“大苹果圆又圆,阿姨带我去公园。一不许哭,二不许闹,阿姨夸我是好宝宝。阿姨的家,我知道,上海楼房28号,拐一个弯,就要到。”也许上海是一个大都市,太潮了,孩子们一唱到“一不许哭”的时候,便基本上败下阵来……
因为有了小小的皮筋,这些小女生们便成了课间的天使,在蓝天下飞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