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咒箴言
(2011-12-18 23:08:47)
标签:
经咒箴言坛经佛教冬至月令杂谈 |
分类: 心情随笔 |
欢爱。孤单。沉寂。消磨。小自在。失眠。顿悟。一个个关键词在黑夜的驿站漂移,经常会假设自己被带入到了命运的陷阱,最终在自己栖身的世界病入膏肓,生命的迥异,如此锋利,不禁让人心生敬畏与恐惧。
冬日渐冷,因为不喜欢空调那么高调的暖风,因此只能选择较为柔和的电暖器来做取暖工具。很久没有写字了,心底一些曾经计划好的故事似乎像被雾气所隔散的光影般逐渐朦胧,但愿不会就此氤氲隔阂下去。
前几日与友人讨论佛教的一个基本问题:如果佛真的有大爱,那么,为什么他要规定弟子们出家并且戒色?(即男女之爱)。
其实,个人认为只需一句话便可做解:爱而不贪是为大爱,爱而沉迷是为障碍。佛教归根结底不是宗教,而是世间最为圆满殊胜的一种教育,要把它理解为教育,一切也都变得简单易懂了。僧众弟子既入佛门,是要潜心修道,而非贪图享乐,世人本就有八万四千尘劳,而更有八苦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每一样都是能够障碍人心,教人难过的。如僧众弟子着相、贪爱,则会被从根本上障碍,无非离苦得乐。相反,对于在家居士,佛的要求不但不反对爱,反而是鼓励和教导如何去更好的维护婚姻和家庭关系。佛教规定夫妇彼此之间要互守信诺、互守贞操等,尤其要断除邪淫(即除妻子/丈夫之外的异性关系)由此可见佛教对婚姻的重视。两个人在一起,归根到底是:“因缘生、因缘灭”,这一点是无常、无我、无自性和唯识的。
关于感情,佛教认为它是生命的根源,是生死的根本。大千世界诸有情众生因为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才导致在三界六道中的不断轮回。无明导致了盲目的、无意识的冲动,使我们做出很多超出自己所能控制范围的事情;又因为情的力量,使我们被三界里的各种现象系缚住了。比如对家庭有感情,就会被家庭所束缚;对事业有感情,就会被事业所束缚,这一点相信很多人能够有切身的体会。正因为感情是有强烈的束缚作用,所以佛教把感情看作是生死流转的根本,其中尤以爱情的力量为最,因此古德有云:“爱不重不生娑婆。”
以上是关于佛教情感问题的个人看法,生活中有很多朋友对此有所疑问,不止一个人提出,在这里也算是以个人的浅薄理解力来写出自己的心得看法予以回答。关于感情与十二因缘,还有很多细致的描述,在此不一一赘述了。
关于见性修道的问题,六祖慧能法师已经在《坛经》中做了说明,而断除一切以贪念及执着为目的的情感,也是为了消除尘劳与执念,让般若智慧常现,还得本心。
《坛经》:“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