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一跌,许多人(含专家)就怪罪新股。认为是新股惹的祸,就主张停发或少发新股。
停发或少发新股,真的能带来股市的长期繁荣?多发新股,真的会让股市跌跌不休吗?请看下面的例子。
1971年2月8日,世界第一个创业板NASDAQ正式开门营业,当日,首批一次性从场外市场(OTC)转板到NASDAQ的报价股票超过2500只。这为日后NASDAQ的快速成长,尤其是"大进大出"创业板特色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1996年底,NASDAQ上市公司数为5556家,创历史最高记录。从1971年到1996年经过20多年的扩容后,NASDAQ市场规模才开始进入一种"规模化均衡",1996年以后,NASDAQ市场的IPO扩容速度虽然仍保持常态,但是,每年退市的公司数量开始出现超过当年IPO家数的现象,为此,NASDAQ上市公司总数不再继续增长,但这丝毫不影响其IPO扩容,因为这时它已步入"大进大出"的市场格局。
正是因为NASDAQ的"大进大出"、"大浪淘沙",它才培育出了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一批高科技公司,例如,微软、英特尔、戴尔、雅虎、亚马逊、搜狐、新浪、谷歌、百度等。这正是NASDAQ创设的初衷,也是NASDAQ成功的标志。
再看看一个不发新股或少发新股的例子:
1999年11月25日,香港创业板正式开板交易。但是,香港创业板上市资源严重匮乏,市场扩容成为"老大难"。 香港创业板成立12年来,总计实现IPO为257家,不及深圳创业板两年IPO的数量(271只),在2006年至2007年的世界性大牛市中,香港创业板总计只有8家公司上市,2008年至2011年的四年中,只有23家公司上市。
这样少发新股,一样让香港创业板了无生机,死气沉沉。
再看看中国股市21年来,一直是大盘跌多了,就停发新股,等大盘涨起来了再重发新股。这样,供应给市场的一定是高价新股-----水涨船高。
有的专家主张:限价发行。可以啊,但是,开盘价必定是高高在上的。
也有的专家主张:限价发行,限价开盘。这样也可以啊,好股票它可以极限开盘,大家排队买不进,接着连续几个涨停板开盘,还是让人买不进。最后涨停板终于打开了,股价已经高高在上,谁再买,等着吃套吧。
有这种主张的人,就是忘记了一个物以稀为贵的真理!看看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战略物资极其缺乏,为了高额利润,许多商人常常是用黄金开路,搞到了战略物资。看看,人的天性就是为了利益......
所以,无法用什么方法发行、限制开盘价,都没有用。新股少了,必定是贵的!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因为新股少,带来高价开盘,在源头上就给股市带来了祸根,导致了日后的跌跌不休。
可以说:中国的股市21年来,因为新股的发行量太少,导致了大家疯抢新股(千分之一的中签率就是证明,开盘第一天高达80--96%的换手率更是证明)。大家一抢,股价必定是高的,所以,你打开个股日K线看看,70%的新股上市后都是跌跌不休的(先跌2--12个月再说)。
你跌我跌,大家跌,就构成了股市的跌跌不休。
一进入股市价格就偏高了,就算后面有投机性的炒作,也只能是一时,却不能长远,最后,还是跌跌不休的。
你跌跌不休,我跌跌不休......就构成了股市21年来熊长牛短的格局。要想改变这个格局,唯有大量发行新股,让它的发行价、开盘价高不起来。这才是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开盘价足够低,才能给股市带来长牛!这是过去21年的股市证明了的(过去在熊市末期发行的新股上市开盘价不高,后来都涨了1--3年不等),以后的股市历史还将证明这一点。
所以,大量发行新股是改变熊长牛短的唯一途径!
(后记:本文运用了董登新教授的一些数据,在此谢谢董教授的珍贵数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