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股大跌会导致A股变色吗?

(2011-06-02 07:21:18)
标签:

财经

美国

概念股

大盘

新股

股票

   信息1:多重利空打压 ,美股重挫。

   点评:美国的股市比较规范,该跌就跌,该涨就涨。

   信息2:连续旱灾成各方炒作热点,商品价格节节攀升。

   点评;大旱需要水泵,大旱农产品减产,这,都是炒作的理由。

   信息3:小盘股解禁洪峰将至 “小非”疯狂套现.

   点评:盈利太丰厚,不套现才怪。

   信息4:国际板概念股撩拨市场,基金不受诱惑冷淡相对。

   点评:国际板概念股不过是游资玩的小把戏,太虚,基金不喜欢太虚的东西。

   大盘连收3天小阳线,本来就有继续调整的要求,遇到美国大跌,给A股的投资者压力较大,按一般规律来说今天的股市应该下跌。但是,股市常常是不按理出牌的,主力今天可以拉指标股,让今天大盘依然是上涨的,明天再下跌洗盘。

   无论今天大盘是涨是跌,都不太重要。因为大盘跌到了2700点一线,接下来无非是涨一天,跌一天罢了,难有大作为的。 大盘需要在2700点一线徘徊一段时间的。

   大盘徘徊,个股机会就变多了。中报预增股、抗旱概念股、各种题材股轮番表现。

   昨天新股、次新股大涨,今天炒新一族可能会胆子较大,导致今天的4个新股高开,假如高开太多,要么今天下午套人,要么第2天大跌套人。

   新股历来是最血腥,最暴力的。看看今天、明天,谁会成为股市的献血者?

9:56----002586不错。

10:30----300224好样的。

12:20----目前大盘跌53点,早上在45.33---45.88元买入002585(双星新材)的,目前赚了,估计明天每股能赚2--6元,买1000股守一晚能赚2000--6000元。这就是新股的博弈,常常是出其不意。

14;50----今天开盘前新9059A在圈子里写下了一句话“注意观察601208、300224,等它的回档。”

     结果出来了:今天早上601208最低23.32元,现在是24元;300224今天早上最低是24.20元,现在是26.12元。逢低买入者,赢家也! 

14:59----300224上市第一天早上,新9059A说了:300224有稀土概念。可惜重视它的人不多,它却连续大涨3天。

15:06----300224第1天开盘21.22元,今天最高26.47元,3天就有5.25元差价,这就是稀土概念的魅力。

20:36----

无实力,不航母

航母不仅是一个大型武器平台,还是一张大国“脸面”,但这张脸面不能仅仅停留在“面子”层面,还应当成为一种宣示自我态度的手段。与泰国、印度装点门面的航母不同,美国的十余艘航母始终紧贴着美国国策中的“武力投射”原则,或扮演“取人首级”的利刃,或扮演人道救援的“橄榄枝”,更多时候则是“拔出一半”、示人锋芒的宝剑。当航母将这些惟妙惟肖的“表情”传递出去后,感受到压力的国家就会做出回应,往往是顺从美国利益诉求。

美国航母的威慑作用,并未因中国在导弹技术上的进展而失效。从1976年以来,美国人对于航母的争论次数已经不下10次,试图寻找另外一种手段来取代维护费用高昂的航母,试图用纳税人最少的钱来保证将足够的军事力量投送到海外并且产生效果。讨论来,讨论去,最终各方只能承认,美国只有发展航空母舰才能保证“武力投射”的“机动性”和“威慑性”。

随时随地,美国可以把几个面积4.5平方英里的移动机场以及随舰搭载的50余架各式战机,神不知鬼不觉地派遣到任何“问题区域”。这不仅是美国人心理层面“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战略层面最重要的支柱。很多美国军方人士承认,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这种美海军所有战斗序列中,使用最为频繁、效率也最高的舰艇。

20:39----

从克林顿主政时期一系列的海外军事行动,到最近几年持续进行的作战行动,航母战斗群的任务比过去更加繁重。究其根本,航母的“威慑”效应不仅源于其骨子里就有的“进攻”基因,也代表着一国最深层次的综合国力。即便是2004年,美海军“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在东南亚海啸灾难中执行和平救援行动时,其巨大身影的出现也瞬间让美国地位在各国救援力量中凸显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国力既包括科技领域的硬实力,也包括社会制度上的软实力。作为海军核心的航母的建造与设计,体现了一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社会组织化水平;其上搭载的作战飞机,标志着一国航空工业的水平;其上装备的雷达、自动化控制设备和通信系统,则标志着一国的电子工业水平、信息化水平和航天工业水平。而对其的使用和调度能力,也标志着一国的军事管理水平和能力——航母和其他舰艇驰骋洋面,相互之间是扁平化的平行关系;航母上搭载了几千人,如同一个小型城市,其管理水平就能体现一国的政治治理水平。

20:43----

航母技术性的复杂程度,可以通俗地归纳为,航母只是一个“壳子”,只有各种能力齐备后,它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实力,才能产生出真正的威慑价值。这方面,中国海军的缺课是显而易见的。且不说舰载机暂时没有着落(歼-15,还是歼-18?),就连配合航母远航的其他舰艇也不完备。

一位长期关注中国海军发展的人士曾沮丧地向笔者说道:“海军能拿出手、能远航的补给舰也不过两艘,靠这样一个单薄的家底,怎么能支撑起航母的作战能力呢?”这种对“中国航母”的担忧并不奇怪,前苏联当年发展航母时也曾面对这种困局。苏联在装备第二代“固定翼飞机航母”(第一代为直升机航母)时,由于航空工业相对落后,没能及时研制生产出合格的舰载机,航母在装备部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无用的窘境中。

前苏联第三代航母,也就是俄罗斯现役的唯一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和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卖给中国的“瓦良格”号(“库兹涅佐夫”号的姊妹舰)。对前者而言,俄罗斯人至今为止依然没有找到最佳的舰载机搭配模式,尽管其舰载战斗机的作战能力相对可靠,但其他辅助战机相对落后,使得航母整体作战能力相当有限。即便是2008年曾经远航地中海展示实力,但从到访国家媒体辛酸的挖苦和奚落中,俄罗斯人所期望的航母威慑力已荡然无存。

21:00----从前苏联到俄罗斯,尽管在航母上开销不菲,但收益却寥寥无几,除了上面所说的舰载机战力不匹配的原因,还在于苏联海军(以及某种程度上俄罗斯海军)所受的体制性约束。在传统“大陆军”的框架下,苏联海军只是一支辅助性作战力量。担任前苏联三军统帅的往往是陆军将领,他们将陆军森严的上下垂直官僚体系带给了海军,进而束缚了海军的手脚。尽管前苏联海军装备了航母,但其指挥应用水平低下,难以达到职业化、专业化的程度。反观西方海军的指挥模式,如同其社会结构中人人平等的理念一般,大洋上所有航行的舰艇都是扁平化的,都可能随时成为指挥作战的终端,一切取决于战场实时动态。两种差异化的指挥思维模式,以及所衍生的“大陆性”和“海洋性”国家战略,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生活经验,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某种必然,而航母则是标记这一特征的符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