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量变到质变

(2008-03-15 08:03:40)
标签:

我记录

我的事业梦想

新股

股票

   QFII停批近17月后开闸三基金同时获批》,这是今天早上东财网发出的,这表明了管理层在不断发出止跌的信号弹。
     1990年中国有股市以来,总是这样:股市太火爆时,管理层总会不断泼冷水,最后总能把股市调下来;同理,在股市跌得太惨时,管理层总会不断打出让大盘止跌的信号弹。最后,管理层总能心想事成:所有的事物总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
    还是引用水皮先生的几段话作为我的文章结尾吧: 当全球流动性不是最大的市场出现最大涨幅,而流动性过剩最大的市场却出现暴跌的时候,当中国铁建的A股价格低于H股的时候,再迟钝的人也知道,出问题的决不是中国股市本身或者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而是所谓的政策和预期。

  政策是党的生命,同样是股市的生命。

  印花税不是投资者说了算的,是政策;

  IPO不是投资者说了算的,是政策;

  再融资也不是投资者说了算的,是政策。

    在目前所有困扰市场资金供求的种种因素中,投资者自己能把握的,我是说相对确定的,只有一个大小非解禁,而仅此一项涉及的资金需求就差不多是6000亿元。

  6000亿,对于2008年的中国股市而言是保证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流通顺利过渡的增量资金底线。

  进入调整状态的中国股市有这么多的增量资金吗?

  难说。

  所以,必须调整印花税,必须调整IPO政策,必须调整再融资政策。

  印花税如果改单边,可以回流资金1000亿,可以养活一个创业板;而如果一定要在2008年上创业板,那么大盘蓝筹的上市就必须暂停;既然大盘蓝筹IPO都能暂停,再融资就更没有理由公开增发,一定要增发,只能选定向。

  如果管理层能在印花税、IPO和再融资的政策上调整到位,那么就能有效地消除大家对于2008年资金面上的巨大的恐惧,为股市的稳定发展创造明确的预期。

  中国式救市不需要央行注资,更不需要政府出力,只要不从股市抽血就行。

  这样的股市上哪里去找?谁能忍心如此作践呢?

  股权分置改革能够顺利推进到今天,是因为管理层把它当做了一次政治任务在抓落实,现在为了避免这项伟大的制度革命功败垂成,同样需要以讲政治的高度来为股市创造良好的宽松的政策环境。

  有信心才会有资金,有资金才会有 行情,有行情,广大的投资者才会有“财产性收入”,有财产性收入,更多的群众才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

  一个GDP保持10%以上增速的经济体,一个市盈率(动态)26倍的新兴市场,需要救市,本身就是不应该。早救市,找主动,晚救市,找被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