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琼瑶的记忆

(2024-12-05 20:14:12)
有关琼瑶的记忆

新中国以来,民众的娱乐文化几乎都带有阶级斗争的色彩,八大样板戏便是这种文化的极致体现。邓公拨乱反正以后,港台文化犹如潮水般涌入这片广袤的文化荒漠,一时间中国人如饥似渴,耳目一新,方知世间竟然还有如此有趣的声音、画面和故事。

最初引起骚动的是以邓丽君为代表的一众歌星和以《霍元甲》《上海滩》为代表的电视剧,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几百人挤在一台电视剧前看霍元甲、许文强。要知道八十年代听音乐和看电视还是较为奢侈的事情,所以这些影响还不具有普遍性。九十年代,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对大陆影响最大的两个港台文化人出现了,一个是香港的武侠大师金庸,一个是台湾的言情专家琼瑶,可以说但凡是个中国人,或多或少一定都看过这二位的作品。尤其是琼瑶,就算你不喜欢,一个女孩名叫婉君和青青河边草等旋律也会钻入你的耳朵,漫天飞舞的小燕子也会闯入你的视线,可谓风行水上,必起波澜。

记得是上初三的时候,有个女生塞给我一本课外书,说:琼瑶写的,可好看了。书的题目现在我已经记不清了,上网查了一下琼瑶作品目录,应该是《剪剪风》。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琼瑶这个名字。书中的内容的确吸引了我,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大概看了十几部琼瑶的小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痴情。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琼瑶的爱情故事触发了我别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高中时代我就失去了对琼瑶的兴趣,觉得她的爱情故事千篇一律,远不如三毛和荷西的爱情那般真实感人,更不如金庸的武侠世界让人荡气回肠。三十多年过去了,对所看过的琼瑶的十几部作品,我竟然记不起哪怕一部作品的题目、一个主人公的名字,电视剧除外。惟独有一部作品的题目因为一个要好的同学而记到了今日,他说他喜欢《紫贝壳》,也就是《穿紫衣的女人》,他说过好多次,每一次说,我们都笑他。每当我想到这位同学,就想到了这个题目。这件事也可以算作我高中时就已经不喜欢琼瑶作品的一个佐证。

大学时代几乎没有人再看琼瑶,尤其是中文系的学生,那时主要看世界名著,看伤痕文学,看路遥、贾平凹、陈忠实、莫言等当代文学大家。大概是1995年,我上大二,寒假里有事去北京,从北京回来的火车上巧遇一个武乡小伙,年龄比我小,没上过高中,跟亲戚在北京打工。千里之外遇到邻县的老乡,自然极为亲切,扯来扯去这小伙竟扯到了琼瑶,他说他喜欢琼瑶,喜欢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还说他现在就正在写这样的言情小说。小伙子离家在外寂寞苦闷,意淫爱情也属正常,而我却因交流错位而陷入极度的无聊之中,邻座有人听得似懂非懂地不时看我俩几眼,我更感觉羞愧汗颜。车过石家庄,夜已深,车上空出了很多座位,我借口想找个地方躺下睡觉逃离了。

结婚后,正是琼瑶电视剧狂轰滥炸的时代。家里先是一个女人看,后来是两个女人看,这下我无处可逃了,只能忍受着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污染。自此以后,不独是琼瑶,其它电视剧我也几乎不看了,没有闲工夫,也是性格使然。

昨天再次听到琼瑶的名字,竟然是她自杀的消息。琼瑶影响过我的青春期,影响过几代中国人,影响过整个华语世界,她一定是个会留下时代印记的作家。琼瑶的最后选择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在于追求美好,一旦失去了美好的可能,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祝愿琼瑶女士,永以为好也!

         2024年12月5日 星期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笑谈功过
后一篇:愧不如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