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先生读《老子》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本章开篇紧承五十七章“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之意,从正反两面论述政令模糊不清和清楚明确所导致的不同结果。“闷闷”和“察察”在二十章中已有出现,意思略同。政令越是模糊闷闷,民众就越淳厚朴实;政令越是清楚察察,民众就越奸邪狡诈。
这种关系似乎违背常理,于是老子就提出了著名的福祸相互转化的辩证观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已是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福祸尚可以相互转化,是非对错也就很难有绝对的标准。
由此反观治国理政,以秦王朝为代表的“法令滋彰”者皆短命而亡,以文景之治为代表的无为而治者皆民富国强。没有规章不可,规章太细亦不可。此规章此时此地可,彼时彼地则不可;彼规章彼时彼地可,此时此地则不可。此一时彼一时,此一地彼一地,管理从来无定法。
中正和偏斜、善良和邪恶也如福祸一般始终在相互转化,而对于这一些道理,长久以来人们都是糊涂蒙昧的。日月运行、四季更替不都是这样的规律吗?
因此圣人从来不用自己的行为准则去衡量和要求别人,自己方正有棱角,绝不会强行把别人也切割成方正有棱角的样子,自己正直光明,也不会肆意炫耀,让人膜拜。这些尽管都是举世公认的优点,但就一定可以作为举世效仿的榜样吗?
老子的回答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