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先生读《老子》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本章老子先用三个疑问句发问:生命价值和名利哪个更重要?得到和失去哪个更有害?追名逐利即所谓得到,就道家而言,显然害处更大。九章所言“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正是此意。
一个人太吝啬了,就有可能成为守财奴,财富积聚之多,自己根本用不了,势必造成社会收支失衡,有违财用之道,必然大大失去,往往还会伴随杀身之祸。石崇与和珅就是因此而身死族灭,遗臭万年。
名与利并非不可取。邦有道,入仕则为求名,食禄则为得利,名副其实,名正言顺,孰能非之?管仲位极人臣,生活奢华,可谓名利双收,孔子却对他大加赞赏。
孔子又曰:“邦无道,榖,耻也。”国家无道,仍然做高官享厚禄,这就是可耻。岂止为官食禄,更何况钻营媚上巧取豪夺者?鲁迅先生说:“今之巍巍者,正非君子也。”岂止非君子,无耻小人至极。
得之有道,且知足知止,不可甚爱多藏。财源滚滚不是罪过,而是无上之福佑,懂得散财行善则是疏浚财源之道,惟其如此,才可以长盛不衰。
前一篇:祸根
后一篇:丑先生读《老子》四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