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视角


首先申明,此处之“上帝”和基督没有任何关系。《尚书》中即有“上帝”一词。上帝即上天、宇宙、自然造化,是全人类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党争。皇帝既想让大臣们互相牵制,又害怕团团伙伙搞阴谋。小人以私利苟合,同而不和,结党为非;君子和而不同,志同为党,为国为民。可知党争并非一无是处,可是党同伐异就必然会颠倒是非:党同,凡是我们的,错的也是对的,糟粕也是精华;伐异,凡是别人的,对的也是错的,精华也是糟粕。站在上帝的视角,国家之间的竞争就如同党争,今日世界上不少所谓的爱国主义就是这样,可谓极端民族主义。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被誉为“灵魂的猎手”,一战初期也曾是民族主义高涨的热血男儿,而战争使他认识到,所谓的爱国主义不过是为国王而战为君主卖命的乱伦,真正的爱应该是爱全人类,包括敌人。是的,我们应该跳出自己的圈子,站在上帝的视角,才能懂得什么是爱,也才有资格去谈爱。
两个讲诚信的君子是打不起来的,战争双方至少有一方是非正义的。战争中对敌人的尊重就是打败他,甚至杀死他。《春秋左传正义》有言:“戎事以杀敌为礼。”宋襄公不乘楚军半渡而击之,以致兵败受伤,可谓临敌拘于常礼,实乃不知戎礼。晋文公退避三舍是懂报恩,反手将恩人打败是知戎礼。在战场上不尊重敌人,必然会自取其辱;放下武器,就当以朋友相待。战争过后,不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应该向对手学习,和对方交朋友,学彼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帝从来就不会偏爱谁,更没有什么敌我观念,只会按天道规律做出最公正的裁决,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逃脱不了上帝的裁决。可悲的是,好多人总以为上帝应该始终站在自己这一边,吃亏的倒霉的失败的都应该是对方。
当今世界,什么地球村、全球化视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应该站在上帝的视角,博爱,包容,和而不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思维只能把这个民族导向死胡同,茁壮成长为上帝的弃儿。进步欺负落后是必然规律,同时也帮落后者打开封闭,带入世界大家庭。落后者如能走出封闭,抬高视角,就会跟上进步者的步伐;如若抱残守缺,固执己见,只能继续落后挨打。落后的原因只有一个——视角太低。
如若战争的仇恨一时难以化解,那么文化的发展始终就是混血交杂水乳交融。我们没有资格禁止西方人使用我们的四大发明,西方人也没有权利剥夺我们对日心说的科学理解,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去法国的博物馆中看意大利人的《蒙娜丽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每一个民族应尽的义务。
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谴责斯文·赫定、斯坦因、科兹洛夫等人为文化强盗、文物骗子。愚昧!偏见!这些人的确从我们的国土上带走了很多好东西,但他们不是火烧圆明园那样的抢劫者破坏者,他们是发现者保护者,他们的发现揭开了楼兰、敦煌、西夏等诸多文明的面纱,他们把这些古物视为人类文明无比珍贵的宝贝,如今这些珍贵的文物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而留下来的却大都被我们自己就毁掉了,要知道,一个人把自己亲生的孩子杀了,那也是有罪的。在上帝的视角中,文物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保护者有功,破坏者可耻。
一个人的视野决定着这个人的人生高度,一个民族的视角决定着这个民族的世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