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教育家


当下今时,中国教育已经到了从身体到心理全方位地残害青少年的程度,必将严重阻碍整个民族的发展。我这个身处一线的刽子手也在长久地思考——教育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
孔子、孟子、荀子、韩愈、朱熹等中国古代的教育家们,都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放在首位,即“三省吾身”“参省乎己”“传道解惑”之类。中国历史上的这些圣人们提出的做人道理有无道理姑且不论,以做人为先的教育思想无疑是放之万世而皆准的真理。可叹,他们的教育对象是社会精英,所谓君子,广大的小人则属于“礼不下庶民”的贱民,不在受教育之列。劳力者治于人,贱民们埋头劳作恭顺听话则可,知书懂礼了,就不好管束了,要知道犯上作乱者从来就不是愚昧无知之辈。因此,从古到今,愚民政策就是专制统治者最喜欢也最有效的统治工具。
林则徐最先主张放眼看世界,曾国藩、严复等人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做了一定的贡献,但他们的出发点是富国强兵,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蔡元培应当是中国第一个具有世界视野的现代教育家,他在“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中重新诠释了中国古人有关德智体的内涵,又加入了世界观教育和美育等新的内容。蔡氏的教育思想在北京大学得以践行,进而影响到清华大学,这两所高等学府也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才摇篮。然而作为民国教育界的元老巨擘,蔡元培却无法改变全国教育的状况。
1890年出生的晏阳初,比晏阳初小一岁的陶行知,比陶行知小两岁的卢作孚,这三个几乎同龄的普通人,没有家世背景,谢绝高官厚禄,仅凭一己之力满腔热血,经营着自己心目中的教育王国。定县实验,晓庄师范,北碚花园,各有特色,又殊途同归,那就是——全方位的生活化的全民教育,开启明智,知行合一,让所有人都成为知书明理的新时代公民。这其实是《大学》中“亲民”的真正内涵,亲者,新也,让人民与时俱进,不断进步。不可理解的是,这一教育思想在问世两千多年后,才被这三个平民教育家第一次在现实社会中尝试践行。我以为这才是教育本来该有的面貌样子。
晏阳初和陶行知都曾留学欧美,他们的试验也都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又陶行知英年早逝,晏阳初无奈出走,归根结底是受时代所限,定县和晓庄也只能成为现代中国教育美好的历史记忆。卢作孚以实业促教育,他们兄弟苦心经营的重庆北碚,至今依然是一方乐土。毋庸置疑,这是三个真正的教育家。
教育的对象不只是孩子,而是全体公民。今日中国之学校教育有计划成批量无死角的残害孩子,固然有体制原因,却也是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都是刽子手,杀自己,杀孩子,杀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