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厥罚恒风


连日的大风让我想到了《汉书·五行志》中的一句话:厥罚恒风。
伏羲受河图而画八卦,夏禹赐洛书而陈洪范。洪即大,范即法,洪范即天地之大法。洪范九畴是圣人治理国家遵循的九条大法,核心则是阐释天人之道。
洪范九畴的第二章为“敬用五事”:
一曰貌: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罚恒雨。肃,敬也。内曰恭,外曰敬。体貌不恭,就会怠慢骄蹇,就不能敬万事,上天就会持续降雨。雨多则伤百谷,百姓就衣食不足,奸轨并作。
二曰言:言之不从,是谓不艾,厥罚恒阳。从,顺也。艾,治也。号令不顺民心,则不能治理天下。上阳太盛,下阴不附,故上天罚以恒阳也。久旱亦伤百谷。孔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三曰视: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厥罚恒燠。为上者不明,就会受蒙蔽,不能明辨是非善恶,无功者受赏,有罪者不杀,秩序大乱,上天就会降下恒燠之苦。燠者,盛夏日长,且冬日温暖。四季不和,人就会生百病。
四曰听: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罚恒寒。为君者偏听偏信,下情就会阻塞,施政就不能消除祸患,上天就会降下恒寒之惩罚。寒则不生百谷,天下极贫。
五曰思:思心之不睿,是谓不圣,厥罚恒风。貌言视听,以心为主;涝旱热寒,以风为本;故恒风伤万物,极凶。
总之: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如果人君貌言视听思五事皆失,没有标准,则万事不能立。
八卦中的巽卦为风:“君子以申命行事。”意思是君子通过观看这一卦象,来宣布政令,实施政事。震卦为雷。巽震相对,即为风雷。“九州生气恃风雷”句中之“风雷”应该就是取此二卦之结合。
地、水、火、风是印度文化中的四大物质因素,等同于中国文化中的五行,是形成一切物质现象的元素。佛教所指的四大皆空,即指此四大元素。古希腊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也认为,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气即风,土即地,古印度和古希腊对宇宙要素的理解完全相同。
由此可见,“风”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是极为重要的元素。人类对风似乎非常熟悉,也许永远也不会明白风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天人感应思想中的确有不少糟粕,切不可迷信天象而失去了人的本真。不过,天象就和人事没有任何关系吗?环境污染难道不是人类的杰作吗?不可否认的是,天人合一才是人类生存发展之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