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点击上方的蓝色字轻松关注!
或扫描底部的二维码关注 李钉坊
宫廷如意 绳艺渊源(二)
如意的来历说法不一
古代的东方,无论中国还是印度,都有一种用来挠背的工具,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种工具却渐渐超越了实用功能而成为高贵之物。汉晋之后,名为“握君”或“谈柄”的如意身价倍增,乃至成为帝王将相手中的常握之物。至明清时,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更被赋予了吉祥驱邪的涵义,成为承载祈福,禳安等美好愿望的贵重礼品。
http://s5/mw690/001mNs3aty71VFcrMKUa4&690绳艺渊源(二)" TITLE="宫廷如意 绳艺渊源(二)" />
紫檀嵌玉云头式如意
有的说源自印度佛教。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如同臣子觐见皇帝时手中捧着的笏板,今天下属见上司时必拿的笔记本一样。
http://s12/bmiddle/001mNs3aty71VFhUQS7db&690绳艺渊源(二)" TITLE="宫廷如意 绳艺渊源(二)" />
手拿笏板的官员
http://s2/mw690/001mNs3aty71VFonpqp31&690绳艺渊源(二)" TITLE="宫廷如意 绳艺渊源(二)" /> 也有的说,如意最初是一种武器,或者是带护手的短剑。喝酒碰杯,本为预防敌人在酒中下毒,借碰杯之机把酒洒到对方酒杯中一点,后来成了礼仪,如意大概也是如此,逐渐由武器变成了伴物。
http://s12/mw690/001mNs3aty71VFtbNvJ8b&690绳艺渊源(二)" TITLE="宫廷如意 绳艺渊源(二)" /> 铁如意
http://s14/mw690/001mNs3aty71VFwWz5rad&690绳艺渊源(二)" TITLE="宫廷如意 绳艺渊源(二)" />
不过,更多的人认为,如意是痒痒挠的变种。北宋释道诚在《释氏要览》中记载:“如意,梵名阿那律,秦言如意。《指归》云,‘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曰‘如意’。”开始是痒痒挠,后来不断装饰,改变花样,称呼也由通俗的“不求人”变成文雅的“如意”。这个说法,应该更可信。因为我国古时卫生习惯不同于现代,即使皇室条件优越些,也难保证天天洗浴,弄个“如意”在手里,方便随时搔痒。
http://s14/mw690/001mNs3aty71VFB5IcZ9d&690绳艺渊源(二)" TITLE="宫廷如意 绳艺渊源(二)" />
它在印度也是一样用途。“爪杖”源自印度梵语“Anuruddha”,梵语音译过来是“阿那律”,意思是“无灭”、“无贫”,在佛教典籍中与挖耳勺、刮舌刀、锡杖等并列,是印度佛教徒随身携带的器物。佛教传入中国后,魏晋南北朝的帝王因害怕因果报应,都笃信佛教。这样,原本在印度左手拿智书,右手拿慧剑的文殊菩萨到了中国后,慧剑变成了如意,成为智能及祥瑞的象征。 http://s6/mw690/001mNs3aty71VFDKCAR25&690绳艺渊源(二)" TITLE="宫廷如意 绳艺渊源(二)" />
文殊菩萨像
史籍记载,东吴孙权发掘出一个铜匣,里面有一柄白玉如意,据传是秦始皇埋下来“以当王气”。秦始皇的这柄如意刻有龙虎纹形,非常精美,已经是很有分量的宝物了。http://s9/mw690/001mNs3aty71VFGN4coc8&690绳艺渊源(二)" TITLE="宫廷如意 绳艺渊源(二)" />
福禄寿(年画)
宋金时期,雕塑绘画作品中,众多神明都拿如意。由于皇帝信奉佛教,痒痒挠也大翻身,成为一种法具。僧侣们讲经时,手持如意以显庄严。
http://s14/mw690/001mNs3aty71VFNhsx79d&690绳艺渊源(二)" TITLE="宫廷如意 绳艺渊源(二)" />
弘历采芝图轴(清)郎世宁 北京故宫博物院
管窥今藏北京故宫的郎世宁《采芝图轴》或是《乾隆雪景行乐图轴》,不难发现乾隆皇帝于燕闲清居时,手中大多会揣着如意。当时紫禁城内的宫殿、三希堂以及行宫的御座右侧都摆放一柄镶玉如意,并在乾隆60 岁那年亲赏嘉庆的居住地毓庆宫如意一柄以备陈设。
http://s10/mw690/001mNs3aty71VFQLZ21d9&690绳艺渊源(二)" TITLE="宫廷如意 绳艺渊源(二)" />
三希堂(位于养心殿西暖阁)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希堂,古时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
http://s3/mw690/001mNs3aty71VFUf1RMb2&690绳艺渊源(二)" TITLE="宫廷如意 绳艺渊源(二)" /> 铜鎏金画珐琅福寿康宁如意 清乾隆
乾隆时期与各国使臣来往之时也以如意器物馈赠属邦,故此如意之风大兴,对下进呈的如意为“联上下之情”的媒介,寓意收授如意是聚财。
http://s11/mw690/001mNs3aty71VFY4B2G7a&690绳艺渊源(二)" TITLE="宫廷如意 绳艺渊源(二)" />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如意
如意在材料方面同样千华万种,有玉如意、木材质如意、珐琅如意、雕漆如意等……各种如意雕饰如“万年福寿”、“百年如意”、“一统万年”、“太平有象”、“年年有余”等等,也都表达了吉祥之意。
李钉坊与您一起分享制作中的各种体验
传承中国文化 留住手艺的同时普及制作工艺
http://s13/mw690/001mNs3aty71VG1Qule8c&690绳艺渊源(二)" TITLE="宫廷如意 绳艺渊源(二)" />
下面的是李钉老师的微店 她的著作书店里都有
(请用微信扫一扫)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