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学生有不爱学的,也有太爱学的。不爱学不好,太爱学到了每天睡自习室苦读19个小时的程度也不好。尽管按照网上时髦的称呼冠名以“勤奋哥”,我还是认为不该成为大学生效仿的榜样。
现在的一些媒体几乎成了炒作的代名词。就拿这个“勤奋哥”来说,他白天要参加军训,晚上钻进教室自习到凌晨,然后趴在课桌上睡几小时,清晨5时又会打开书本。但却被记者夸张为“大一新生每晚睡自习室苦读19小时”。这种手法估计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之所以不赞成这位“勤奋哥”,首先是其作法不科学。青年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有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一天只睡5个小时,偶尔为之还凑合,但长此以往,对身体不利,也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这才是刚进大学门,四年能否坚持,坚持下来什么结果,都值得怀疑。这样熬下去即便他自己受得了,别的大学生也不行。一点儿都不值得效仿。学习是个持久战,当然要劳逸结合,有劳有逸。我特别不主张学生熬夜,尤其是长期熬夜,身体非垮了不可。即便青年时没出啥问题,也会后患无穷。再说,你平时就把吃奶的劲儿拿出来了,真要是赶上了要劲的关头,还整夜不睡吗??
“勤奋哥”勤奋的动力,是提早修完大学学分,去考清华的硕士。我为其目标明确、行动实在感到高兴,但也觉得刚进大学就定这么个目标多少还是有些盲目。不是说清华的硕士咱不能考、考不上,但考硕不能成为上大学的惟一目的,考硕的准备也不能只是“苦读”。
我经常说,学生就要以学为主。学生学生,不学习,就失去了生命、生活、生存的意义。但再怎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最多也是个以学为主。为主,并不是全部。大学生活除了学习,还要许许多多的内容。还有和老师、同学们的交往,还有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还有春玩秋游踢球唱歌。再说,学习也不仅仅是在书本上学,还有在实践中学;不仅仅在教室里学,还有在社会上学。
我很担心的学习有两种。一是成天忙得脚丫子朝天,就是不学习。不学习,哪里有立命之本?将来走向社会后靠什么吃饭?二是整天就知道学习(而且是死读书的那种),一点儿人间烟火都不食,基本的常识都不懂。这样的人走向社会后也难以生存。
的确有这种情况,一些学生考研的成绩很高,但研究的能力很差。这和大学本科时的学习方法不无关系。我不愿意招这样的学生,估计清华也不愿意。据我所知,现在考研情况也在不断变化。面试的比例不断加大,对综合素质的考核更加注重。只会读书、读死书,通过面试的难度会逐渐加大。四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这不能不考虑啊。
强调学习,不能到了极致。这样的“勤奋哥”还是少点儿好。但也想提醒那些不把学习当回事的学生,还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的。“勤奋哥”不好,“跷课哥”、“挂科哥”、“啥都不懂哥”也不好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