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误导大学新生走向歧途

(2010-08-11 15:53:25)
标签:

高考

大学

新生

入学

家长

报道

教育

分类: 铁铮看教育

    随着大学新生报到日期临近,所谓的大学新生必备物品清单据说较为流行。一些纸媒也不甘寂寞,我看到了北京某报以“新生忙着选正装”为题做了相关报道。不知道别人看了怎么评价,我总觉得差些火候,甚至不大靠谱。忍不住啰嗦两句,不敢说以正视听,也算是一个“院里人”的建议和忠告吧。

 

    据说这份物品清单上,有两样东西很特别,一是家乡特产、二是一套正装。

别误导大学新生走向歧途
(过去的北大宿舍)

    先说家乡特产,说什么“用家乡特产和同学、老师沟通感情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这可真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对此,我颇不以为然。新生入学百事待做、万事开始,用什么家乡特产做敲门砖,太滑稽、太小儿科了。说实话,很难找到有特色的家乡特产,新疆的葡萄干、山西的柿饼子、青海的牦牛干、黑龙江木耳、浙江茶叶等等,估计也没啥新鲜的。再说,您带多少啊,给什么人送啊。如果有个新生刚一见面就递上一包所谓的特产,估计不但给人留不下什么好印象,还会显得过于油滑。依我看,初次见面,还是以诚相待为好,千万别送什么物质的东西,难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再说说正装。说什么“正装是入校以后竞选学生会干部时用的。”当不当学生会干部是一回事儿,但谁说竞选学生干部就非得着正装啊?再说了,您刚入校门,加入个社团、参与点儿社会活动是可以的,竞选估计也要过一阵子人家改选的时候才行啊。如果真有必要,您到那时候再准备也来得急啊。其实,学生就是学生,除了一些特别的场合,穿适合学生身份的休闲装就挺好,真没必要闹得那么事儿事儿的。青春、阳光、朴素、大方,比啥都强。

 

    让我说,大学生新生的准备不外乎是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在很大程度上,心理上的准备更为重要。物质上的准备缺了、少了,可以弥补,但心理上的准备不到位,补起来就困难得多了。

 

    物质上的准备应该坚持少的原则。没有把握一定用得上的东西,先别买。能够在学校买到的东西,就不一定带。原来就有的东西,不一定买新的。经常有不少新生大包小裹的到了学校,发现许多东西都用不上。糟蹋钱不说,多麻烦啊!再就是要坚持不攀比的原则。到了大学,有钱的人有,没钱的也有。咱就按照自己的条件来准备。生活必须品准备,那些华而不实的不准备也罢。实在经济条件不允许,到了学校走绿色通道也能入学。别管别人怎么样。咱当大学是学习的,不是搞什么时装表演,也不是走秀的。即便是那些条件宽裕的,你把钱准备好,缺什么买什么也都来得及。

 

    心理上的准备,比物质上的准备更重要。

 

    要有独立生活的心理准备。大学生活的开始,揭开了人生新的一页。不管过去怎样,这应该是独立生活的开始。凡事不要再依靠家长、不要再依靠老师,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强,事业上自立。家长送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千万别搞得太夸张,前呼后拥的没啥意思。

 

    要有过集体生活的心理准备。学会和同学相处,培养团队精神。在家咱一个人一间屋子,想干啥干啥。进了大学就不能这样了。少说也三四个人一屋,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宽容待人,别过分强调自己。和大家相处愉快了,大学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

 

    要有发奋学习的心理准备。对所考的学校、所学的专业理想的也好、不如意也罢,都有一个进一步了解学校、熟悉专业的过程,要面对现实,踏下心来,好好谋划谋划怎么过好这四年。学习的方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具体措施是什么。四年真得像小鸟一样,眨眼就飞走了。等到您后悔时,晚了。

 

    要有全面经受锻炼的心理准备。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最大的不同就是,学习不再是生活的全部。每个跨进大学校门的人,都将要接受各方面的锻炼。学习是重要的,但光是埋头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接触社会、投身实践、参与科研,都是大学生成长的一个个新的课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