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当学生时叩开了华君武的家门

(2010-06-14 09:59:14)
标签:

大学生

华君武

新闻

采访

青年

教育

分类: 铁铮看教育

    华君武老先生仙逝,媒体做了报道,不少人都写了回忆文章。我凡人一个,按说没啥资格和大师挂起钩来。但在我采访华老的经历总是浮现在眼前,有时上课时还会讲给学生们听。不是借大师炫耀自己,而是在短短的采访中像大师学到了许多东西,确有许多体会让我终身难忘。

 

    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编辑《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一书,瞩我采访华君武先生和李婉芬(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此前,我虽有一些采访实践,但基本没有采访过名人和大师,不免有些紧张。那年夏天,我多方打探,找到了华老家的电话。当时,我刚进人大读研,还是个学生,该书也不是正式出版,但华老先生一口应承了下来,约我到他家里详谈。我当学生时叩开了华君武的家门

    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停在了三里河站。我跳下车,一路打听着找到了一幢半旧的宿舍楼。我已经记不清楚华老家的摆设了,但最突出印象是,大师的家太俭朴了、太普通了、太拥挤了。我坐在客厅里,按照提前的准备提问,72岁的华老满头银丝,笑眯眯地回答着,亲切、和蔼、慈祥、耐心。

 

    之所以采访华老,是因为他是陕北公学的校友,而陕北公学又是人大的前身。原本准备的采访,主要是想请他回忆当时求学时的经历和感受。没想到,因为当时的特殊环境和条件,他基本上没在学校呆几天。我一下子怔住了。原来的采访提纲全都用不上了。而谈其它的内容,显然和采访任务挂不上钩。

 

    华老并不因为我一时提不出问题来而恼怒。他热情地问我,“要热茶还是冷水?”,还说年轻人嘛,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他的话一下子给了我“灵感”,我顺着年轻人该如何成长、成才的话题和他聊了起来,很顺利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书出版后,学校给先生寄了一本。我却没有再和大师联络过。但每次再看到华老那出神入化的漫画时,我都会从内心里说一声,这老头,人真好。

 

    虽然过去了23年,但那次采访的情形却记忆犹新。我感受到了大师的平易、开朗、包容、豁达,也体会到了采访中随机应变、相机行事的重要性。

我当学生时叩开了华君武的家门

    看到华老去世的消息后,随手写了这篇博文以表悼念。看到被新浪首页推荐后,我翻箱倒柜,找到了收入专访华君武先生文章的那本书。如今,书的纸张已经泛黄。我写的专访题目是《华老和我话成才》。当时都是手写稿子,没有电子版,用相机翻拍了照片贴在这里。

 

   

我当学生时叩开了华君武的家门

我当学生时叩开了华君武的家门

我当学生时叩开了华君武的家门

 

 

我当学生时叩开了华君武的家门

    这幅戒烟的漫画,是我最喜欢的华老佳作之一。因为,它能使我想到许多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比如年轻的时候常立志,却在一眨眼中被遗忘了......

 

    虽然,华老没有给我讲过课,但他的确是我的老师,影响我很深的老师。

 

      六月校园流行“毕业叫”??

      我提前写了北京高考作文是巧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