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第一场,比以往来得更早还是更晚一些?这个似乎并不重要。反倒是因雪中小学停课,成了步入新年后第一个引起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京城这场大雪中,最高兴的当属中小学生了。3日,夜幕已经降临。我把第二天停课的消息告诉遇到的一位初中生时,他摇着头以为和他逗着玩呢。是啊,不用在说他的记忆里,就是在他的老师、老师的老师的记忆里,也没有因为天气的原因而全城停课啊。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滚动字幕播报停课通知时,他依然无动于衷。他说,老师不给补课就是好事了,即便是市政府的通知也不一定能算数啊!直到他的父亲接到老师的短信后,他才一下子跳了起来。那种喜悦的确发自内心深处,让身边的大人们不知该高兴还是难过。

因雪停课,得的还不止是孩子的心。政府的决定显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59年来最冷的这天,雪如此之大,路如此之滑,上学之路如此艰难。冰雪覆盖了整个世界,孩子们即便到了学校也无法户外活动,对于那些低龄学生而言,增加了不少安全隐患。一个孩子的背后,是整个家庭。大雪之中,哪个当家长的不在为如何把孩子送到学校发愁?我当时就在想,孩子们的学习真的就是那么一天都耽误不得吗?孩子们的学习只能到学校才能进行吗?显然远没有到这个份上。
这次政府和我们想到一起了。从实际出发,为孩子们着想,这次通过政府行为落到了实处。高兴的不只孩子,拍手叫好的还有家长,社会舆论也是好评如潮。但是,我似乎并不满足。
雪中我在想,如果这个通知能早一点发布就好了。当时已经有家长费劲千辛万苦把寄宿的孩子送到学校了。一位家长听到停课消息后都傻了:全校都放假了,怎么能让孩子孤独地留在学校呢?有的家长心里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孩子放假了,自己却要上班。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太小,总不能锁在家里吧。
雪中我在想,再遇恶劣天气,停课是否可以成为惯例?遇到传染疾病爆发的日子呢,是否一定要等到孩子染上疾病后才能在家休息?现在的天气预报细致入微,穿衣指数、洗车指数、观红叶指数应有尽有,有没有必要发布个上学指数??
雪中我在想,为什么一天不用去学校,孩子们就能高兴得像过节似的?这和我们的教育方法有没有关系?这和学生的负担过重有没有关系?这和学校缺少魅力有没有关系?但愿没有。但愿孩子们的喜悦只是源自贪玩的天性。
雪中我在想,雪天该不该成为囚禁孩子们的理由?停课在家的孩子爬在窗户上看看外面银装素裹的世界,是不是太可惜了?谁陪孩子们到雪地上走一走?孩子们能不能尽情地打打雪仗?孩子们该不该参与一些力所能及地“自扫门前雪”的活动?这对多数孩子而言都不能,是不是一个遗憾?
雪中我还在想,雪天是不是应该成为孩子们另一个课堂?在灾害天气中,怎么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难道不应该让孩子们学习吗?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总有一天要面对暴风雪。
仅仅在雪中停课是不够的!
这场大雪,还没有融化。关于雪中停课的拷问,也没有结束,也不该结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