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孩子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2009-11-05 21:06:10)
标签:

罗彩霞

育儿

家长

法律

社会

教育

分类: 铁铮看教育

今天不少媒体都报道了罗彩霞案中冒名者之父一审被判刑的消息。读后感触颇深。虽然还有其它罪行(受贿罪),但其为女儿上大学而铤而走险、侵害他人、以身试法,值得人们警醒。虽然,这样的例子属于极端、个别,但疼爱孩子不当却在一些父母身上属于普遍现象。

 

中国有句老话,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大概说的意思是,贪财是不少人的共性。要我说,在不少人眼里,钱算什么?和疼爱孩子比起来,显得太微不足道了。为孩死的人,比为财死的,要多得多!

      对孩子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被羁押在看守所的陈水扁担心女儿会因遭限制出境而崩溃,写求救信给马英九。据披露,他用公文纸足足写了4大张,署名“陈水扁第敬上”。为了女儿,老婆吴淑珍写信骂他“顾着自己当烈士”。关键时刻,后院起火,夫妻反目,全是因为孩子。

 

重庆媒体报道,一位吸毒者将2岁女儿倒悬8楼窗外。吸毒者的母亲是工作20多年的法官。她说,“儿子在一家人的溺爱中长大,没想到这样却害了他啊……”吸毒者为自己辩解的理由,竟也是“怕女儿被人抢走”,“爱女行为过激才酿成错”。总而言之,都是疼爱不得法。

 

据我所知,在一些非常贫困的地区,当父母的拼着老命也要为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哪怕是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也心甘情愿。在城里,甭管有钱没钱,孩子是断然不能受一点儿委屈的。我问有的大龄已婚青年男女为何还不要小孩,答曰:钱还没攒够呢!

 

过分疼爱孩子的现象可以说举不胜举。无论是溺爱也好,孩子要星星不敢给月亮;还是过分严厉也好,逼着孩子学这学那,都是源自对孩子哪种说不尽、道不完的疼和爱。那些个把孩子累得臭死,天天上这个班、那个班的,从骨子里都想着孩子有一天能出息了;那些个把孩子送到集中营戒什么网瘾的,从心底深处是为了孩子好;不少家长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辛辛苦苦几十年,一下回到解放前”,也是出自对孩子的疼和爱。

 

可以说,疼爱孩子是做父母的天性,当然也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成分。我见到过少妇为了打麻将给婴儿喂安眠药的报道,但更多的父母却是为子女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有的为了孩子,放弃了工作;有的为了孩子,影响了工作......只有一句话可以阐释:可怜天下父母心。

 

关键在于凡事都要有个度。孩子是需要疼需要爱的,但需要把握分寸和尺度。这分寸和尺度起码有两种考虑。其一,在根本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不是阻碍孩子的发展;其二,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理标准。

 

本来是为孩子好,结果却害了孩子,典型的“事与愿违”。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一切包办代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手,孩子都很大了还不放手;比如,教训起孩子来不讲求方式方法,或者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或者挫败孩子的成就感;比如,对孩子的大事小情一律干涉,非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其实挺简单,这就是说话做事之前,先静下心来想想,对孩子的成长究竟有没有什么好处。不要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停留在自己成长的年代。

 

疼爱孩子本无错,但不能伤害他人、不能违反法律。这也是基本的常识。见过有的父母,听到有人告自己孩子的状,不分青红皂白先把孩子揍一通。也听说过,自己家的孩子受了委屈,家长大打出手的。这些作法都不怎么好。

 

让孩子健康成长,是父母疼爱孩子的目的;尊重孩子的意愿,是父母疼爱孩子的基础;遵守公德、遵纪守法,是父母疼爱孩子的前提。过了这个线,疼爱就变了味。闹不好,疼爱就成了伤害;再闹不好,就把自己闹进监狱了。

不是我不拍,是世界变化快......

我们为什么写博,这是个问题!

跳楼,绝食,现在的博士怎么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