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生态的中国校园是什么样?

(2007-12-28 00:00:57)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文化

  这几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几年,也是其所处的社会舆论环境最差的几年。即便算不上是妖魔化教育、妖魔化大学、妖魔化大学生和他们的老师们,但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仅仅借助媒体来了解和认识的校园,和实际情况还是会有很大差距的。在谎言不用重复就成了真理的今天,在媒体上还中国校园的本来面目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我非常赞成北京日报教育周刊新年的新创意:发动学生写稿,写学生熟悉的校园。这不仅在与受众互动、增强传播效果上有重要意义,也向读者展现了原生态的校园风貌,起码是原生态的校园一角。学生的原生态写作,对沿袭多年的新闻模式来说也是一个冲击,在网络传播者入门零门槛的背景下,可以看成是纸质媒体的率先跟进。新年该报刊登的首篇原生态写作内容涉及到人家的秘密,这里不便透露。

 

  我原本要在北京的一个大学生就业论坛上做个演讲,话题是大学生就业环境中的媒体责任问题。凭心而论,不少媒体已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报道了不少,但对良好就业环境的营造究竟是帮了忙,还是帮倒忙,还需要科学的评估。

 

  媒体把“大学生卖肉”、“大学生待业串糖葫芦”炒得人人皆知;把做商贩、开家庭工厂、当个体户、摆街头流动摊贩统称为“非正规就业”……这在客观上都会巩固原本就很难突破的传统就业理念。

 

  “20万北京毕业生抢5000职位,2万学生难就业(腾讯新闻)”、“近4万研究生争4000北京户口,火爆程度堪比车展(京华时报)”,这基本上已经成了招聘会报道的基本模式。大门挤倒、电梯变形的组图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这些除了过份渲染、夸大事实、制造紧张空气之外,对缓解就业压力没有任何益处。

 

  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道上既要积极,更要稳妥,决不能把这当成一般的社会新闻。态度决定成败。有良知的记者,会站在促进和谐发展、维护社会安定等高度来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绝不会把自己置身度外,像局外人一样别站在一边看热闹;要掌握好分寸。既要讲清就业的形势,也没有必要过份渲染;多报道点一些自主创业、主动就业的典型,让大学生们学有榜样;积极引导公众科学地看待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切实的信息服务;多刊登解读就业相关政策等方面的内容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