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应试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特别能考试的队伍。不少学生从小开始过关斩将,力尽磨难,历练出了“别的什么都怕,就是不怕考试”的看家本领。没想到书读到头了之后,该走向社会了,原来掌握的那些考试技巧都行不通了。现在流行的是面试,即便是先用笔试进行海选、初选,也必须经过面试这一关。有不少平时考试成绩不错的、学得还算扎实的,却在面试中败走麦城的并不是少数。
不容否认,有些学生学得过死,只会死记硬背,缺少机动灵活、融会贯通,而科学的面试则可以使这样的弱点暴露无疑。对于面试失败中的这类现象,警示我们不能只是抱着书本不放,要多理论联系实际,多解决实际问题,多自己独立思考,多锻炼创新能力。但同样不容否认的是,有些人把面试当成了杀手锏,以难为学生为乐趣,把面试搞成了另类的沙场。
一般来说笔试还稍稍规范一些,毕竟白纸黑字在那儿写着呢,估计没有谁敢太出格。但面试就没有什么谱了。目前的各类面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花样百出,有极大的随意性。脑筋急转弯的有之,问些个人隐私的有之,还有好些个和工作、学习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问题都出来了。搞得大学生们叫苦不迭,不知如何应对,纷纷败下阵来。不但工作没有落实,还极大地伤害了自己的自信心。如此的面试有过几次之后,要么学得油腔滑调,要么就是面试官还没张嘴呢,自己先哆嗦上了。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先对面试官们提点儿建议:要尽量提高面试的质量,不要尽搜索点子偏题怪题不着边际的题目来难为大学生们。否则,就算有人能答上来你的这些题目,也不一定能够胜任你将交给他的工作。面试虽然主动权在面试官手里,也不能为所欲为,随心所欲。你问的问题水平如何,也代表着你的水平、以及你代表的单位的水平。
作为大学生来说,首先要重视面试,在平时注意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非语言符号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其次,在面试时要从容应对。听清楚对方的问题,琢磨对方提问的意图。用自己熟悉的内容来解读对方的问题;再次,对于特别不妥的问题,可以礼貌、委婉地指出来,不要违心地作答;最后,对那些尽出些过份题目有意难为人的单位,不去工作也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