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是“唯美国论”者,而且特别希望祖国能在许多地方提供可供美国借鉴的作法。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借鉴别人的思路和作法。
5日的北京晚报用一个整版介绍了席卷美国校园的“跳跳革命”,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在中国大地上闹起的中学生集体舞风波。所以仔细看了看报道,感觉这个“跳跳革命”如果在中学生中推广起来,或许比中式的集体舞要来得容易些。
所谓“跳跳革命”,对国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在一些体育用品店里和个别游戏场所,我就看到过一些中学生对着电视屏幕在跳舞毯上旁人无人的跳着,只是没有引起太多的在意罢了。没想到在大洋彼岸,竟由此兴起了一个跳舞的“革命”。
这跳舞机是9年前由日本人发明的。但美国的学校和家长,用其把孩子从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前拉开,让他们以娱乐的心态投入健身,得到了一石双鸟的效果。
据报道,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学校把这种"跳跳革命"(Dance Dance Revolution)的电视游戏引入体育科目。至少有10个州数百个学校把"DDR"列入体育科目的常规组成部分。美国大部分学校都有各种器械,平衡木、跳马、乒乓球桌、摔跤垫……可孩子们竟无视它们的存在,没有兴趣去玩篮球等传统运动项目,沉迷在电视机前,伴着强劲的电子音乐,在塑料垫上扭臀跺脚。
研究发现,定期玩DDR游戏能显著改善身体状况。那些超重儿童的血压、整体健康指数和反映动脉输氧能力的内皮细胞机能均有改善。
跳跳革命之所以能够风靡美国校园,我以为原因也并不复杂:
投资不大,易于推广。一套机器、一台电视机加上控制机,价钱不超过500美元,另外花费70至800美元购置更多跳舞垫。
玩法简单,易于推广。这种原本多用于家庭的跳舞机,玩法也不复杂。随着舞曲节奏,根据屏幕上指示前后左右的箭头,在跳舞垫上作出相应的舞步。游戏者可以独舞,也可以找人共舞,好胜心旺盛的学生还可以找人对决。
适合学生,易于推广。现在的学生对竞技运动的热情衰退,倾向于依靠各种现代技术满足自我追求。DDR的引入,正是体育教育为适应这种潮流而作出的转变。相比于需要"抱摔"等剧烈对抗的项目,许多孩子容易接受。孩子们能自我锻炼,无需跟任何人竞争,也不需太多的技巧,也没有太多的压力。
形式新颖,易于推广。一是近似电脑游戏,只不过是需要用动作来呼应电脑的指令。借助了电脑的魅力,产生了对孩子们的吸引力。二是寓锻炼于游戏之中。他们没有感觉到是在锻炼,而是把其当成了玩耍。三是可以听着音乐跳舞,而且音乐多为劲舞,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联想到我们推广的交谊舞、集体舞以及锅庄舞,不能不说一点儿积极意义没有。出发点是好的。但形式未免俗了点儿、旧了点儿。孩子的父母早在上世纪的80年代就跳过了,现在让这些90后们跳,虽然有些改动,但显然太过时了,推广起来学生积极性不高也在意料之中。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国情,在社会上引起点儿议论也是正常的。
有条件的学校,不妨试试这种跳跳革命。即便不照搬别人的,这种适合学生特点、适应时代潮流的思路,也值得我们借鉴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