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花卉业一日千里,但发展潜力依然很大。做出这样的判断,专家们自有大量的科学数据加以论证,百姓们凭直觉也可以做出支持的结论。但潜力不等于就是现实购买力。将百姓买花的潜力迅速转化成购买力,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北京花卉市场需求调研课题组新近发布的有关报告说,2006年北京花卉消费达到了50多亿元,比04年增长了36%,其中居民消费占13亿多元。调查显示,节日花卉消费占总需求量的四分之一。居民的日常消费也逐步增多,户均年购花消费310元,六成多居民参加过各类花卉展览,更为可喜的是,近九成的居民有购花意愿。这些都预示着花卉业将会有新的更大的发展。
在人们衣食无忧之后,花卉消费的地位就会随之不断提升。过去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许多人家都不自己开伙了,即便是做点儿简单的饭菜也都有了煤气管道,生活必需品的排列顺序可改为茶米油盐酱醋花了。但是,应该看到,还有许多因素制约着花卉走近百姓。只有尽快破解这些难题,才能够使百姓不但爱买花,而且常买花、多买花。
只有像买普通商品一样容易,花儿才能成为百姓购买的普通商品。现状是,花卉零售点少,分布不合理。买花一定要方便快捷,尤其是鲜花。如果为买枝花儿要跑大老远,就太不划算了。如今,许多行业都在方便百姓上下了许多工夫。比如,打个电话,快递就来了,快餐也可以送上门来,网上购书等也很便捷。许多公共汽车站旁、地铁站里都有书摊、报摊。与此相对照的是,买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花摊不但少,而且分布不均匀。许多社区都没有摊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百姓的购买欲。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仅仅靠个体花商,还需要有专门的花卉经销公司,在社区、街道、机关、饭店、公共场所开设连锁店,委托零售超市、书报摊、主食亭等代销,开办电话订花、上门送花、代为寄花等多种业务。
降低花卉成本,让百姓买得起花、买多多的花。不管怎么说,买花也是需要钱的。只有低价位,才能使花成为普通百姓的消费品。我特别羡慕云南人买花论斤称,便宜得很。虽然气候不同、环境有异,但我们不是有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吗?如果花的价钱能便宜些,买花的百姓也就会多些,或者买的频率和数量也会大些。要在管理上下工夫,向科技要效益,尽量降低花卉生产的成本和销售成本。要多生产百姓买得起的大众花卉。据调查,北京市民喜欢的品种有月季、康乃馨等,这和它们的价位较低有直接关系。
进一步增加花卉的文化含量。在情人节,月季等身价暴涨,这和近年来对情人节文化的渲染和挖掘有直接关系。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清明节也是花卉销售的旺季。除了审美价值和改善环境的价值(部分盆花和绿色植物)之外,花卉的文化含量的增加对于促进花卉畅销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进一步在市民中普及花卉知识和养护技术,继续提炼和凝结丰富多彩的花卉文化,积极开展与花卉相关的摄影、文学创作和赛事,广泛宣传市民爱花、养花、护花的动人故事,有效营造爱花就是爱自然、爱生活的氛围,持续引导广大市民养成健康的花卉消费习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