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律为什么保护不了三亚原始海防林

(2007-07-06 07:49:03)
标签:

绿色传播

法律

三亚

app

经济

环境保护

    有法不依,知法犯法,是我国法制道路上遇到的最大障碍。但是,有法不执,执法不严,同样也是建设法制社会进程中最大的拦路虎。在很大程度上,后一种情况是对前者的纵容,相比较而言更为可怕。
 
    是网友在人民网上发帖揭露三亚原始海防林带被推倒修路的消息,引发了上述感叹。人们不禁会问:早在1985年就颁布实施的森林法,为什么制止不了光天化日之下的毁林行为?究竟是毁林者胆大妄为,还是执法者软弱无力?网友7月3日发的帖子,至今还未见有关部门公开表态。这种明目张胆地毁林行径,已经在网络上激起了民愤,却得不到必要的回应,不知是内有隐情,还是另有内幕。
 
    且不说被毁的是原始林,也不说海防林的特殊作用,就算在自己家地里栽的树,也不能说砍就砍,想伐就伐。更何况,毁林修路的是有名有姓的三亚房地产公司,毁林面积达上千亩呢?
 
    如今普通百姓的觉悟真高。如果不是这位“挽救绿色海岸”的网友发了这个帖子,我们怎么能知道在那么遥远的地方,有人在破坏我们的家园呢?村民们报过警。森林公安也闻讯赶去。此事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当地政府还紧急召开了协调会。但遗憾的是,该公司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毁林开路。这我就不明白了,明明是公安也介入了,政府也知道了,为什么这种违法的行为企图用协调会来解决呢?为了不用法律的力量,来护卫珍贵的绿色生命?即便是对方再猖狂,难道政府、公安就真的奈何不得了吗?不是常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吗?
 
    这家房地产公司不是傻瓜,吃饱了撑得去那里开着推土机玩。不用说,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才使其置法律而不顾。但执法人、地方政府为什么没有继续制止?想必也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经济利益面前,资源和环境往往就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牺牲品。而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法律往往就成了一纸空文。
 
    发生在三亚的这一事件,令人联想起同样发生在海南的印尼金光集团旗下APP(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的简称)毁林事件。尽管争议不断,但APP在中国的项目依然在不断推进。尽管舆论纷纷指责其毁林行径,一些学者也质疑海南省当初引进APP的合理性,但还是阻挡不住其毁林。APP在纸浆林压力下在海南毁林不绝,并染指海南公路防护林。遗憾的是,这种行径并没有受到当地政府的抵制,反倒是千方百计为其行为百般开脱、寻找借口。
 
    海南为何如此热捧APP项目?说到底,还是经济利益在作祟。当地官员称,实施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可从多方面带动农林产业体系的发展;既能为地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有利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唯独不谈对环境有没有影响。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究竟什么时候成了一对冤家无从考证。但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谋求经济的发展,显然是不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为了一时的利益,牺牲了大好的河山和宝贵的林带,不亚于杀鸡取卵、舍本求末。因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人民生活的更美好。但在祖国处处一片秃的情况下,生活的美好又从何谈起。就干等着啜饮自己的无知和短视酿造的苦酒吧。
 
    说到底还是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如同鱼水。妥善处理两者关系,既需要讲些大道理,更需要用法律来保障。对于违法者严惩不怠,对于该执法而不执者,也该绳之以法。因为其最起码也犯了渎职罪
 

    这一事件的披露以及在全国再度产生巨大影响,应该归功于网络和那个极富责任心的网民。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在行使舆论监督权力中网络媒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在网络媒体上发布信息的门槛低、平民化,使得许多具有多重把关人的媒体难以发布的信息得以问世,从而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