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铁铮-铁铮
铁铮-铁铮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87,644
  • 关注人气:1,8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报考艺术类专业,是捷径还是陷阱?(铁铮看高考2)

(2007-02-07 07:02:35)
    昨天的晚报用一个整版刊登了北京艺术类高校招生的资讯。相对于全国热火朝天的艺术类报考热而言,这个版提供的资讯真的是冰上上的一角。从2月下旬开始,各种各样的艺术类专业考试将进入高潮。就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报考人数比往年有增无减。从媒体上刊发的照片上可以看到,报名现场比一般的市场还要热闹。
 
    近几年,常有家长请我帮忙了解艺招内幕。我不敢说看得有多清楚,但出于对孩子和家长负责的考虑,总是先问一声:你对报考艺术类究竟了解多少?总是善意地提醒他们思考一个问题:报考艺术类专业究竟是上大学的捷径,还是劳民伤财的陷阱?
 
    人们之所以热报艺术类专业,不排除喜欢等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这类专业的文化课录取分数低,而且低得还不是一点儿半点儿,一般要低60%。在1分都可以决定命运的角逐中,这200多分有多重要不言自明,谁都看得出来。于是,喜欢的、不喜欢的,有基础的、没基础的,适合的、不适合的,一拥而上。许多学习上有些障碍、考试分数总也上不去的考生、特别是他们的家长们,都将此当成一条捷径,想法设法挤进交报名费的行列中。这既不违法也不乱纪、更不扰乱社会治安,按说别人没有非议的理由。但对于那些被艺术类冲昏了头的人来说,还是有些问题需要搞清楚,否则,急急忙忙找到的所谓捷径,你会发现原来是一个“陷阱”。
 
    艺术类专业招生之所以比统考的其它专业分数低,其原因大抵有两个。一是专业本身的因素。进入这类专业后,有些高中所学课程和将来的学习并无直接关系。你说,学影视表演的,会做那些多数学题有什么用?画国画、油画的,会不会做化学实验也无关紧要;二是考虑了考生的实际。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多从小就投身其中,把许多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相关的训练之中。从小就练芭蕾、民族舞的,文化课分数低点有情可原。打小就弹钢琴、吹小号的,不可能要求他们考出多高的分数。根据这类专业和考生的的特点,在录取时适当降些分数是符合实际的。据我了解,即便是降低了文化课标准,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专业特别优秀、极有培养前途的考生,在通往大学殿堂的路上遇到了红灯。
 
    但是有一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忽略和忘记的。这就是文化课分数的适度降低,并不等于没有专业课标准或者说专业课标准就会降低。文化课分数的低,是以专业标准高为先决条件的。明说了吧,对于那些专业条件优异、文化课分数偏低的学生来说,报考艺术类或许算是一条进入大学的捷径。但对于更多的专业条件较差而且文化课分数较低的学生而言,尽管你多么不情愿,你还是当了录取率中的分母。
 
    所以,你别光顾了看录取时文化课分数低了二百分,还要看到专业课竞争的无比残酷。无论是声乐、器乐,还是舞蹈、表演;无论是戏剧、播音,还是绘画、设计,专业课都和文化课一样难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长期的训练和积淀,临时抱佛脚,很难奏效。而且艺术这东西还不仅仅是下功夫和耗时间的事儿,还和天赋、遗传等有一定的关系。说得难听点儿,如果你天生不是那块料,要想吃艺术那碗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即便是有那个天赋和条件,也多少有点子基础,但能否拿到艺术类专业合格证,还要取决于竞争对手人数的多少和实力的高低。通过专业考试的人数各校都是一定的。报考的人数越多,录取率就越低。别看乌泱乌泱的那么多人赶场似的,真正通过的的确是寥寥无几,真可谓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
 
    有的考生和家长为了提高命中率,一口气报了好多所高校。你看这个忙吧,四处奔波、受苦受累不说,心理上还要承受一次又一次地落榜打击。哪个学校是白让你考的?你就几百几百的掏银子吧。要我说,如果觉得一所学校把握不大,多报一两所也可以,但再多了真的没用。如果几所学校都说你不行,那你就干脆就明年再说吧!
 
    社会上有人把报考艺术类热得畸形,归罪于考试体制和招生学校,这似乎也不大公平。不排除有个别学校趁机敛财的情况,但多数学校也是不堪重负。考试体制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更多的考生及其家长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在艺术类报名热面前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时你耕耘了,还不一定有收获。如果连地犁都没犁,就希冀着粮食满仓,无异于一厢情愿的幻想。这话,不知说的是否重了。
 
    注:此文刊登在2007年2月28日的北京日报《铁铮的专栏》。
 
    今日关注的话题有:
    1、过份渲染凶杀案报道会有负面作用。今日北青报第三版“今日焦点”一个整版除了广告外,都是吉林一男子连杀五人的报道,不但题目用了特大黑体字,还用半个版的篇幅登了一幅电脑绘制的作案图,虽说受害者是电脑做的,但也是血淋淋的。这还不算,在B4版上,还等着一条德国中餐馆特大杀人案的报道,同样也做用电脑做了示意图。该报二版头条的消息是
“去年全国命案下降  13.7%”。都这么大幅度下降了,有关凶杀的报道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想对凶杀案报道的度谈点看法,担心大家不感兴趣,还是留在新闻课上和学生们交流得了。
 
    2、劝吃劝喝是穷的表现吗?每日评论登了一篇读者来信,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令人不能苟同。如果说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话,那么在餐桌上的劝吃劝喝也是民族礼节的一个表现。蒙古族为了让你喝好,端着酒杯唱起祝酒歌。佤族男女也是这样,而且是一人唱众人和,歌声里透着热情亲切。在酒桌上不顾对方酒量一味地劝酒的确不妥,但也不一定就是穷的表现啊。这个观点只是一家之言,没有太多的代表性,所以不与之争辩也罢。
 
    3、就业率与招生计划挂钩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这话题太大了,除了教育管理部门恐怕关心的人不多,而教育管理部门哪会看我的博客啊。   
 
    回复:
    今天网友小橙留言,说我好像不是在开自己的博客,而是国家的。因我的博文和北京日报教育周刊联动,在选题方面个人色彩淡了些。专栏编辑也已提醒我了,我本人也在摸索博客作为个人日志和公众媒体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多谢诸位,还望继续关注。
 
    杂记:
    今天北京日报铁铮纸上博客5的三篇拙作都被搜狐新闻转了。不知网民们看了作何反应。
    新浪学博客在首页推荐此文,同样还是用了红色标题。且在艺术招生主页上头条位置加以推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