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不愧是算帐的。在学生管理中,校方引导学生计算逃课成本等经济帐,力图使学生珍惜父母对自己上学的巨额投入。新华网新播发的报道说,经该校学生初步核算,一个大学生每小时的平均培养成本约12.9元。报道中还引用了一位来自山东农村的学生的话,“如果逃一节课就意味着我的母亲百忙活好几天。”
 
   
如此算账的效果究竟怎样,没有亲自调研不敢妄加评论。应该肯定这所学校在教育学生方面的良苦用心。但愿这笔账算过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但我以为,这笔帐仅仅是让学生算是远远不够的。
 
   
实行收费上学之后,每个大学生及家庭都要为求学投资、支付成本。但投入和产出比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学生是否认真上课,还取决于教师讲课的内容和质量。所以,我说算这笔帐的还应该有他们的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者。按该校学生的算法,一个学生每节课12.9元,就算是30个学生的小班课,也有387元。老师上课的质量是否和这个价钱相当,是不是也该算算?
 
   
总体来讲现在的大学教师还是敬业占绝大多数。但即便是十分敬业,也不一定等于课就能讲好,学生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而且学生的所得对学生走向社会一定有所帮助。这里除了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还涉及老师的讲课技巧、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和把握等等。现在的学生在新知识方面懂得比有些老师还多,要想教好他们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了。所以算了这笔帐后,可以激励教师更加努力的备课,更加认真的讲解,更加积极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改革课程内容。
 
   
不容否认,对不起学生支付的上课成本的老师也有人在。有的人一本讲义用了好几年很少更新。有的人对着多媒体课件照本宣科。有的人忽视和学生交流而自说自话。至于个别糊弄应付的人,就更过分了。
 
   
老师的讲课水平不高、质量没有保障,就算学生算了“逃课成本”坐在了教室里,照样没有什么收获。其父母的血汗钱照样还是打了漂漂溜。
 
   
进一步说,该算算帐的也不仅仅是教师。宿舍管理者是不是也该算算,你的服务是否和人家交纳的住宿费相符。食堂管理者是不是也应合计合计,你提供的食粮与是否物有所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