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没有去过威尼斯吗?别遗憾了。今天的中国新闻社播发的消息说,河北承德正在建设东方的威尼斯呢。在网上搜了搜,您还别说,南方的浙江乌镇一掷十亿,缔造的全新“东方的威尼斯”已经开始试营业了。
报道说,河北承德在原计划修建十二道橡胶坝的基础上,又决定在武烈河出口的滦河干流上再修建一道橡胶坝,与市区十二道橡胶坝联成一体,建成300万平米15公里长水景长廊,把承德打造成东方的“威尼斯”,缔造出“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塞外美景。
我出去不多,但恰好去过威尼斯。虽然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但还是有些印象的。我也去过承德,有名的避暑山庄,但无论如何也很难和威尼斯牵扯的上。很难说有了点水,就成了威尼斯。要说乌镇,多少还有那么点意思。有了几条橡胶坝,引点水来,承德就成了东方的威尼斯?谁信啊!
先说设计者和建筑师,总喜欢学西方的。恨不得人家有什么,我们就得有什么,把整个世界都浓缩到了公园里。只是比例小的像个模型。人家的花花草草也引进了不少,可惜水土不服,死了不少,白白浪费了许多外汇。罗马柱、沉降式广场、光着身子的雕塑......却和中国的环境不协调。对此,许多专家学者都颇有看法,但似乎无济于事。
退一步讲。即便是设计师、规划者有道理,非要给承德来点水什么的,不怕干旱、不怕结冰,给岸边的建筑来点倒影什么的。但也不一定非要和人家的威尼斯拉扯上吧。就算没有什么专利纠纷之类的,跟在人家后面走,也没多大吧。
我对外国的东西没有什么偏见。但我觉得我们要学习人家的长处。比如澳大利亚,许多公共场所都可以免费饮水,政府还在一些场所提供烤炉供百姓免费烧烤。再比如,我看到的许多面包车、旅行车、公交车的排气管都竖了好长,比人高多了,这样排出的尾气人就吸不到了......我们要学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而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些好的作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