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一次评审会,有了一点体会。
鉴于时间紧张,评审组长建议主讲者压缩内容,不要讲立项的目的、意义什么的了,开门见山就说研究的成果得了。没想到,这老兄说我觉得目的、意义特别重要,还是坚持讲了。结果,该说研究的成果时,没时间了。
按说,你来参加评审,应该研究评委们的心理。看人家喜欢听什么,就重点讲些什么。最后的结论还是人家出啊。这有点向考试,要审题,要看人家问什么,而不能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说点啥就说点啥。
记得有一次开会。会后定好了要让大家去西湖边上看看夜景,所以希望发言者尽量简短些。一位发言者却像忘了似的。尽管他把纸质的发言稿都在会上发了,还是从头至尾一字不拉的念了一边。我坐在下面,一会儿指指手表,一会儿使个眼色,他明明看见了,好像也领会了,但就是没有效果。慢慢地有人开始离开会场,勉强坐在那里的也心不在焉了。
散会后,我还没说什么,他却一个劲儿地和我道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看见你给我做了那么多手势,可我总要把它念完吧!天,谁说一定要念完的?除了你自己原来预想的或者自己认为的,可没有任何人这样说啊。
过分自我了吧。
和他人交往,一定要考虑对方的感受,而不能太强调自我。否则,会碰钉子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