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长沙步行街,几个举着印有“抱抱”牌子的大学生,在街头微笑着向陌生人提出免费拥抱的请求。
今天许多媒体刊发了这一消息,并配发了照片。看后,我不以为然。尤其是说这一举动,是这些大学生本着“来自陌生人的关怀,拒绝冷漠”的思想,在街头献出自己的爱心。
爱心是什么?是来自陌生人的拥抱?在我们这个内敛的国度里,在我们这个以拱手作揖为敬的民族间,拥抱陌生人恐怕带给对方的,不是爱心,而是尴尬。设想,如果我在街头遇到这般闹剧,最多是远远观看,绝不会給这些人以作秀的机会。
献爱心本来是件好事,虽然不必那么郑重其事,那也要符合起码的规矩。举着“抱抱”的牌子,在大街上见谁抱谁,只能说是轻佻,而和献爱心牵扯不上。从照片上看,正在拥抱一位姑娘的那位男子,不能说是猥琐,也显得过于儿戏了。
让人搞不懂的是,这一行动还和免费挂上了钩。难道还有收费的拥抱?报道说,一位参与免费拥抱的女生说,最多的时候,她一分钟会与20多个陌生人拥抱。每个拥抱的时间短短2秒,真不知道她是如何敷衍了事的。
非语言符号在人际交往中意义重大。比如我们的握手,不同的握法,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拥抱也是如此。那种恶作剧式的拥抱,那种哗众取宠的拥抱,其实是对爱心的一种亵渎。
或许我的话说的重了。
不知道是谁策划了这个行动。或许其出发点是好的,但要符合中国国情,还要讲求效果。如今的大学生也好,知识分子也好,已经因极个别人不时出个歪点子、闹出点儿洋相来,被社会的许多人侧目相看了。对于我们而言,所能做的,是更加检点自己,而不是搞歪门邪道。
我以为向街头陌生人献爱心的方式多了。比如义务指路、义务咨询、帮助提提东西,或者这是点点头,微笑!
如果是作为拓展训练,练练主动拥抱者的胆子,那倒另当别论了。但还是和献爱心挨不上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编辑或者和记者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标题上明明写着,“街头献爱心,拥抱陌生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