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着摸摸学生的脉搏

(2006-09-26 21:19:15)
    做事情最怕的是心里没底。讲课的底来自何处?除了自信之外,恐怕就是对学生的了解了。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好的传播效果取决于受众的接受程度,而接受程度则在取决于接受的动机。也就是说,当老师站在学生面前时,如果不知道对面那一双双眼睛里写着什么,这课,肯定讲不好。即便是你眉飞色舞、手舞足蹈,顶多算是孤芳自赏。
 
    所以第二次上课时,我搞了个小小的调查。特意标上了“你的建议,我的方向”的字样。大家都很配合,问卷的回收率百分之百。尽管题目不多,但还是能了解一些学生的真实想法。
 
    第一个问题是,希望老师多讲点什么?选择多讲些实例的占大多数,比例为78.6%。选多讲些课程之外内容的,占到了57.1%。选择多讲些理论的,仅占1%.看来例子的作用十分重要。多讲些例子可以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但问题是,时间上不节省。讲课的进度会慢些。所以,例子一定要精选,要以一当十。这对老师要求自然要高了;大家对课程之外的内容感兴趣,说明大家求知欲强,兴趣广泛,需要注意的或许是应该围绕课程进行必要的扩展。要放得开,收得住。大家对理论不大看好,有一定的道理。但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讲例子、讲拓展的内容时,巧妙地揉进理论的营养。理论虽然有时会显得枯燥,但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有同学回答时多选)
 
    第二个问题是,你希望采取哪种互动的方式?选择课堂讨论的,占64.3%,选择听老师讲的占24%,选择采用提问形式的占23%,选择请学生主讲的仅占0.7%。适当的课堂讨论是必要的,但要让同学做好准备,在讨论中加以科学的引导,真正使同学们通过讨论,学到应学的东西。
 
    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多数是讲些实用的知识和技巧,多组织实践活动等。哈哈,还有同学写道,希望老师成绩给高点。
 
    多谢。多谢。在讲课中,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都会成为我修正航向的指南针。或许有些人会说,这老师没个性、没主见。而我看来,学生的兴趣永远比老师的兴趣更重要。当然,我同样不会放弃自己的职责,引导,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