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脑子的时候,随意上网搜了一下。好家伙,竟敢有人冒用我的名字开了博。万幸的是其知名度不高,写的不多,点击数不多,也没惹出什么名誉、侵权、绯闻来,否则我也难逃会受到牵连啊。
输入自己的名字再搜搜,更不得了了。本以为自己名字已经比较偏了,可没想到还是有许多重名的。好在姓有所变化,也没有什么杀人犯之类的,还些许有点安慰。
中国人太多了。所以重名的概率应该是很高的。特别是那些字数少的,或者普通些的名字相同的概率更大。昨晚有个饭局,到了饭店,说了定餐朋友的名字,领位的却把我们带到了一桌陌生人面前。原来,名字相同人不同。
这样的笑话在生活中见得太多了。给人们带来了不便,却也没有引起太多的麻烦。其实,同样的事情,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比如维族的古丽、买买提,比如英语国家的乔治、珍妮,比如俄罗斯的这个斯基、那个娜。重名的国际化问题由来已久,可能也很难绝后。
问题在于重名的背后。之所以出现雷同,除了文化的一些因素而外,或许和人们的思维方式趋同有直接的关系。而这种趋同,在一定意义上对社会的发展还是不大有利的吧。看来所谓的创新思维在起名的问题上,还远远没有实现。
起名有自己的学问自不必说,但创新思维却是必不可少的。名字只是个符号而已,有几个重名无伤大雅。但如果大家的想法、思路都一致、甚至高度的一致,那岂不是件憾事?
名字的雷同,和人们的起名惯性有关。思维的雷同,也和人们不大愿意深入思考难脱干系。但思考是件辛苦的活儿,这年头,有些人懒得思考,惯于复制、粘贴、下载,雷同之类多了也就不足为奇了。问题是雷同的东西太多了,就缺少了特色、缺少了新意、缺少了活力。所以,还是要尽力走出这个怪圈为好。
加载中,请稍候......